[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移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7255.0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6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潘隆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翠河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肖冬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智能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逐渐使用云端存储技术,即将资料存储于互联网的网盘上,可以随用随取;无需担心没有携带电脑之类;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黑客能力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资料处于非常不安全的状态,账户很有可能被破解,导致个人资料外泄;或资料遭到篡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云存储带来的资料不安全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可以对资料进行存储,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多功能智能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池和PCB板,壳体嵌设有数据接口和充电接口,数据接口、充电接口、电池分别与PCB板信号连接,壳体内还设有存储器,存储器与PCB板信号连接,PCB板上设有无线传输电路。
其中,无线传输电路包括蓝牙电路、WIFI电路、2.4G无线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设有HUB电路,HUB电路与数据接口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接口设置于壳体的前端面,所述壳体连接有一个翻盖式的支架,支架包括支撑部,支撑部的后端两侧延伸有用于与壳体铰接的固定部,壳体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铰接孔,固定部设有连接轴,连接轴插入铰接孔。
进一步地,支撑部的后端设有缺口,壳体上端面的前端向下凹陷形成于支撑部相配合的凹孔,壳体后端的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与固定部相配合的活动空间。
进一步地,壳体的前端面设有多个用于显示电量的LED,LED与PCB板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轴的侧面设有两个凸起,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随时携带的移动电源内设置存储器以及无线传输电路,从而避免使用网盘,资料存取快速、方便且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壳体11——下壳12——上壳
2——数据接口3——LED4——支架
5——充电接口6——PCB板7——电池
121——凹孔
41——连接轴42——支撑部43——固定部
411——卡槽412——凸起12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
多功能智能移动电源,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电池7和PCB板6,壳体1嵌设有数据接口2和充电接口5,数据接口2、充电接口5、电池7分别与PCB板6信号连接,壳体1内还设有存储器,存储器与PCB板6信号连接,PCB板6上设有无线传输电路。
目前由于智能电子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使用频繁,使用时都会携带移动电源进行充电,本技术方案在现有的移动电源上设置存储器,通过无线传输电路与外界信号连接。当需要进行数据存储时,启动移动电源的无线传输电路,智能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IPAD等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与存储器建立信号连接,将数据上传至存储器内,当然也可以从存储器内下载数据。因此在存储或读取数据时,无需使用云网盘,直接采用移动电源的存储器,起到资料保密效果,同时还节省流量费用,短时间内可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充电接口5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充电接口5设置于壳体1两侧。壳体1包括上壳12和下壳11,内部形成容置空间,电池7、PCB板6固定于容置空间。其次,电池7为可充电电池7,存储器可以为固态硬盘、硬盘、闪存等。
其中,无线传输电路包括蓝牙电路、WIFI电路、2.4G无线电路。智能电子设备可以利用任一的无线传输电路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6设有HUB电路,HUB电路与数据接口2信号连接。
设置HUB电路,使得数据接口2可以设置多个;如USB接口可以设置在4个及以上;同时还可以设置其他数据接口2如TF、SD卡接口等。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接口2设置于壳体的前端面,所述壳体1连接有一个翻盖式的支架4,支架4包括支撑部42,支撑部42的后端两侧延伸有用于壳体1铰接的固定部43,壳体1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铰接孔,固定部43设有连接轴41,连接轴41插入铰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翠河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翠河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7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