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母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2846.2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0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邓涛;陀明扬;张少辉;郑婉婷;陈剑;柳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3/00 | 分类号: | B25B23/00;B25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母 套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加工制造辅助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母套筒。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机加工领域内,尤其是汽车加工制造过程中,需要利用气动扳手等辅助设备来进行螺母等紧固件的可靠装配,而螺母套筒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用于紧固螺母的气动扳手配套设备,其工作性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有的气动扳手及螺母套筒在其使用过程中,尤其是针对机动车前轴装配线作业时,由于其工况环境较为特殊,存在腔内装配和操作面不可见等作业难度较大的情况,使得保证螺母套筒与螺母间的可靠装配成为保证整个装配工艺质量的重要前提。
为了保证螺母套筒与螺母间的可靠装配,目前理论上可以采用磁性套筒与螺母配合,但磁性套筒虽然可以满足基本使用需要,但其疲劳强度较低,耐用度较差,较高强度连续作业过程中易出现因受结构冲击而碎裂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相关装配加工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给相关的装配加工作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可靠耐用,工况适应能力较强且工作效率较高的螺母套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母套筒,该螺母套筒的结构可靠耐用,工况适应能力较强且工作效率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母套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沿其轴向延伸并与螺母相配合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具有沿其轴向延伸并与气动扳手相配合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夹紧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侧壁上具有卡槽,所述弹性夹紧件卡接固定于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中部设置有沿筒体的径向延伸的螺栓,所述弹性夹紧件的内端部由所述螺栓的螺帽下缘部压紧固定于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中部沿其径向贯穿有与所述螺栓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弹性夹紧件为沿所述筒体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夹紧件为弹性舌片或弧形板簧。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母套筒,其通过设置于第一装配孔侧壁上的弹性夹紧件将待装配的螺母可靠固定于筒体上,利用弹性夹紧件与螺母间的夹紧配合替代磁性套筒与螺母间的磁吸配合,显著提高了螺母套筒与螺母间的装配强度,且该种夹紧配合结构为纯机械结构,疲劳强度较高,耐用度和可靠性较好,能够满足连续高强度作业需要,且其工作效率较高;同时保证套筒作业端仅有待装配的螺母露出,便于伸入较为狭窄复杂的作业空间内,从而大大提高了螺母套筒的工况适应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侧壁上具有卡槽,所述弹性夹紧件卡接固定于所述卡槽内。该卡槽能够有效保证弹性夹紧件与筒体间的装配可靠性,并避免弹性夹紧件的非工作部分对待装配螺母及螺母套筒的主体部分造成结构影响,同时使得所述螺母套筒的整体装配机构更加紧凑精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螺母套筒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螺母套筒,该螺母套筒的结构可靠耐用,工况适应能力较强且工作效率较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螺母套筒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母套筒,包括筒体11,筒体11的一端具有沿其轴向延伸并与螺母21相配合的第一装配孔111,筒体11的另一端具有沿其轴向延伸并与气动扳手相配合的第二装配孔112,第一装配孔111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夹紧件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28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