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3451.6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8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065;B62D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莲***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液压 助力 转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为减轻驾驶员,特别是商用车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转向负担,助力转向系统在现代汽车中被广泛地应用。其中一种助力转向系统为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其中又可按转向控制阀的常开与常闭分为中位开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中位闭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多为定频常流式。该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车辆处于点火状态下,不管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助力电机都处于工作状态。当车辆处于原地待机时,由于助力电机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容易影响助力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且增加动力电池的消耗,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助力电机连续工作还会产生噪声,影响整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中位闭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一般包括电机、油泵、单向阀、蓄能器、中位闭式的转向控制阀、助力油缸、油壶、方向盘角度传感器和系统控制器。一般通过电机转速来控制油泵提供的助力液压油流量,并且通过蓄能器的补偿作用,在不转向时电机可以不工作。还有一种中位闭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蓄能器出口增加比例电磁阀,蓄能器储存大量高压的液压油,作为助力动力源,通过电磁阀开度控制助力液压油流量。由于助力油缸负载压力随转向工况改变而变化,导致电磁阀进、出油口压差变化,导致电磁阀内液动力变化,使得电磁阀开度不稳定,流量控制不精确,不稳定。且一般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所需最大助力流量较大,随车型大小从几升每分钟到几十升每分钟不等,电磁阀必须具有相应大小的最大通过流量,使得所需节流孔径及最大开度较大,从而液动力波动幅值较大,流量波动也较大。而助力液压油流量控制精度及稳定性的不足,必然导致助力手感变差,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带有压力补偿器的大流量比例电磁阀,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但也仅在一定压差范围内,流量变化量较小,并且随着最大通过流量的增大(即阀口尺寸或最大升程增大),流量变化补偿效果变差,并且配合面增多也会导致泄漏量加大。因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助力电机、档位开关和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一端与助力电机相连,另一端与档位开关相连,继电器根据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控制助力电机的工作状态;还包括根据继电器吸合或者断开控制助力电机起动工作或者停止工作的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连接在助力电机和继电器之间,电机驱动器由电池供电,电池还连接有流量控制单元,所述流量控制单元包括呈实心几何体的流量控制单元本体,流量控制单元本体内部且位于下层设有进口油路,流量控制单元本体内部且位于上层设有出口油路,流量控制单元本体的侧壁且与进口油路相通设有进油口,流量控制单元本体的侧壁且与出口油路相通设有出油口,流量控制单元本体上安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磁阀,每个电磁阀的出口与出口油路相通,每个电磁阀的进口与进口油路相通;还包括与所述助力电机相连的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泵根据助力电机的工作状态启动或停止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转向泵通过转向油路与转向器的一端连接,转向器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向盘,转向器在动力转向泵启动工作的情况下,通过转向油路为转向盘提供转向助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档位开关和继电器之间还连接有用于采集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信号、并根据档位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或者断开的整车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为锂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向油路通过软管或者液压管连接在转向器和动力转向泵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磁阀为常闭比例电磁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磁阀的数量为12个,其以3×4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流量控制单元本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学院,未经西安航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34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转向拉杆总成
- 下一篇:儿童车简易收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