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耳支架、车辆悬挂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0740.0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1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李兆峰;万方军;田凤霞;崔春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城福田汽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10 | 分类号: | B60G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262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车辆 悬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悬挂系统的吊耳支架。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是工程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受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作为悬架系统的重要部件,吊耳支架固定于车架上,利用销轴将吊耳和板簧连接起来,起到支撑整车大部分重量的作用。
如图1-3示出了现有技术车辆悬架系统中一种常用的吊耳支架,该吊耳支架包括底板101、连接于所述底板101后端并与底板101垂直的后壁103、一端连接后壁103的顶端,另一端向前侧延伸的上壁104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后壁103左右两侧且与底板101连接的两个侧壁102,所述底板101、后壁103、上壁104以及两个侧壁102的内侧壁形成吊耳支架空腔,所述底板101的中部区域设有销轴内孔105,所述上壁104设有与销轴内孔105对应的销轴外孔106,使用时,将销轴插入销轴外孔106和销轴内孔105中以将吊耳和板簧固定;销轴内孔105位于所述后壁103的前侧,为了减轻重量,所述销轴内孔105前侧的底板101上成型有方形缺口110,所述销轴内孔105的前侧边缘与方形缺口110的后侧边缘具有一定间隔;该吊耳支架的底板左右两侧的前端为向下折弯的折弯部109;该吊耳支架的底板的左右两侧成型有六个铆钉孔,每一个铆钉孔周围形成铆钉孔凸台107、108,其中,四个铆钉孔凸台107成型在底板101的平面上,另外两个铆钉孔凸台108成型在底板前端的两个折弯部109上;该吊耳支架的六个铆钉孔凸台107、108均为底板上单独呈现的圆形凸台;该吊耳支架的后壁103垂直于支架底板101;在吊耳支架空腔内,上壁104内边缘凸出于销轴外孔105的内端面,上壁104成型有用于吊耳支架空腔内表面涂漆工艺剩余油漆从吊耳支架空腔流出的工艺孔111。
该吊耳支架在实际使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重量偏大,加大了工程车的总重量,并且工程车在工作过程中吊耳支架的应力富余量大,造成材料的浪费及成本的偏高;另外,该吊耳支架还存在的问题是:该吊耳支架采用六个铆钉固定于车架纵梁侧面及车架纵梁下翼面上,然而六个铆钉不在同一平面内,这给调整板簧高度造成了不便;该吊耳支架上的六个铆钉孔凸台均为单独呈现的圆形凸台,圆形凸台边缘处的应力相对集中,使用寿命短,长时间工作后圆形凸台边缘处容易出现裂痕甚至断裂;销轴外孔的内端面是用于和吊耳配合的,在使用前需要对销轴外孔的内端面作进一步表面处理,而在该吊耳支架的吊耳支架空腔内,由于上壁内边缘凸出于销轴外孔的内端面,因此在表面处理前首先要去除上壁内侧对处理工艺造成影响的部分,导致加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车辆悬挂系统用吊耳支架制造用料量大、结构笨重,导致整车重量偏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制造用料少、重量轻的车辆悬挂系统用吊耳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吊耳支架安装孔凸台边缘处应力集中,容易出现裂痕甚至断裂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安装孔边缘不容易出现裂痕的吊耳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吊耳支架的底板折弯部成型的两个安装孔与底板上其他部位成型的四个安装孔处于不同平面,不利于吊耳支架相对于车架的高度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快速便捷地调整相对于车架高度的吊耳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吊耳支架,在其吊耳支架空腔内,上壁朝向销轴内孔厚度高度高于销轴外孔,导致销轴外孔的用于配合位于销轴外孔与销轴内孔之间的吊耳的配合面区域处存在加工困难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有利于销轴外孔的配合面区域处加工的吊耳支架。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吊耳支架的车辆悬挂系统。
再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吊耳支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城福田汽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诸城福田汽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07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展台地台板支撑装置及展台高低调节系统
- 下一篇:电子烟及其烟嘴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