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纯转动散射激光雷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4832.6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7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灵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灵燕 |
主分类号: | G01S17/95 | 分类号: | G01S17/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0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散射 激光雷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转动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属于激光雷达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主动遥感工具,激光雷达在大气探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的问世,科学家便开展了激光雷达测距的研究。1963年Fiocco和他的同事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了一台红宝石激光雷达,用于对平流层和中层大气进行探测,与此同时,Ligda在美国斯坦福研究所也研制了一台红宝石激光雷达用于对流层大气的探测。自1960年激光问世以来,由于激光具备单色性好、相干性强、方向性高、以及高亮度、大功率等特点,立即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大气探测技术也因激光的产生而得到发展。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由最初的米散射激光雷达发展到查分吸收激光雷达、瑞利散射激光雷达、拉曼散射激光雷达、共振荧光激光雷达以及多普勒激光雷达等多种探测方式。探测范围也从最初的大气气溶胶发展到污染气体、水汽、大气风场、大气密度、大气温度等多种大气参数。激光雷达的发射光波长发展为从紫外到红外的多波段,探测时间从夜间探测发展成为全天候探测。随着激光雷达的进一步发展,探测精度、空间分辨率、垂直高度都将取得长足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类似的激光雷达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携带和移动不方便;
2.成本高、使用费用昂贵,不能广泛使用;
3.传统的反演方法误差较大、反演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好现有技术的问题,弥补现有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转动散射激光雷达系统,雷达系统包括激光器、分光镜、扩束器、延时信号发生器、望远镜、小孔光阑、双光栅单色仪、光电转换器、放大器、计数器、A/D卡和计算机,所述激光器依次连接分光镜、扩束器和延时信号发生器,所述小孔光阑通过光纤依次连接光电转换器、放大器、计数器、A/D卡和计算机。
优选的,上述光电转换器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光电转换器、第二光电转换器和第三光电转换器,所述放大器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和第三放大器。
优选的,上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与第一放大器连接,第二光电转换器与第二放大器连接,第三光电转换器与第三放大器连接。
优选的,上述激光器为Nd:YAG激光器,所述计数器为光子计数器,所述计算机为信号处理计算机。
优选的,上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依次经过第一折射镜、第二折射镜到达分光镜,经分光镜分光后一部分通过扩束器后射向大气,一部分通过延时信号发生器到达计数器和A/D卡。
优选的,上述望远镜接收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后向散射光后聚焦到小孔光阑,再经过光纤导入到双光栅单色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转动散射激光雷达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解决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相应问题,并且经过试验论证,避免了传统的误差,提高了反演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激光器;2-第一折射镜;3-第二折射镜;4-分光镜;5-扩束器;6-延时信号发生器;7-望远镜;8-小孔光阑;9-光纤;10-双光栅单色仪;11-第一光电转换器;12-第二光电转换器;13-第三光电转换器;14-第一放大器;15-第二放大器;16-第三放大器;17-计数器;18-A/D卡;19-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灵燕,未经陈灵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48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带磁GPS定位器
- 下一篇:一种可调大小导光板通用测试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