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电容内阻的超级电极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0401.2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2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良;关微;郭洪月;赵波;张津铭;陈明非;张三勇;李檀;徐维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立德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1/26 | 分类号: | H01G1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电容 内阻 超级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级电容器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电容内阻的超级电极片。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的能快速充/放电的绿色储能装置,它具有传统电解电容器和电池的双重功能,其功率密度远高于电池,且比电池充放电速度快很多;能量密度远高于传统的电解电容器。与传统电解电容器和电池相比较,超级电容器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放电功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40℃至85℃),可靠性好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超级电容器正已成为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绿色环保的快速充放电储能器件。在能源、汽车、医疗卫生、电子、军事等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是活性炭粉末作为电极材料的以双电层结构为工作原理的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因其生产工序简单、成本低、循环性能好,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领域,其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特点,使得它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优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开发目前主要集中在新型电极材料、新型电解液材料、新型封装方法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等方面,旨在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降低内阻,从而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延长循环充放电次数。因为超级电容器相比于其他储能元件的突出优势,降低内阻并延长循环充放电次数是其关键所在,目前的电极片在降低内阻上有待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降低电容内阻的超级电极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降低电容内阻的超级电极片,包括竖电极段I、横电极段I、竖电极段II、横电极段II,所述横电极段I与竖电极段I垂直相连,竖电极段II与横电极段I采用弯角连接,竖电极段II横电极段II采用弯角连接,且横电极段I、竖电极段II以及横电极段II构成“U”型,所述竖电极段I、横电极段I、竖电极段II以及横电极段II的一侧面上镀有聚偏氟乙烯层,并在聚偏氟乙烯层表面嵌入导电碳颗粒,在另一侧面上镀有电镀级乙炔黑层,且所述聚偏氟乙烯层的厚度为0.3mm-0.5mm,所述电镀级乙炔黑层的厚度为0.5mm-0.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电极段I的底端为直角形部位,所述横电极段II的端部为圆弧形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在电极片的竖电极段I开始有安装孔,且安装孔贯穿聚偏氟乙烯层和电镀级乙炔黑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极片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聚偏氟乙烯层,并嵌入导电碳颗粒,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电镀级乙炔黑层,从而有效地降低超级电容器的内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电极段I;2-横电极段I;3-竖电极段II;4-横电极段II;5-聚偏氟乙烯层;6-电镀级乙炔黑层;7-槽形孔;10-直角形部位;11-安装孔;40-圆弧形部位;50-导电碳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一种可降低电容内阻的超级电极片,包括竖电极段I1、横电极段I2、竖电极段II3、横电极段II4,所述横电极段I2与竖电极段I1垂直相连,竖电极段II3与横电极段I2采用弯角连接,竖电极段II3与横电极段II4采用弯角连接,且横电极段I2、竖电极段II3以及横电极段II4构成“U”型,所述竖电极段I1、横电极段I2、竖电极段II3以及横电极段II4的一侧面上镀有聚偏氟乙烯层5,并在聚偏氟乙烯层5表面嵌入导电碳颗粒50,在另一侧面上镀有电镀级乙炔黑层6,且所述聚偏氟乙烯层5的厚度为0.3mm-0.5mm,所述电镀级乙炔黑层6的厚度为0.5mm-0.8mm。通过在电极片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聚偏氟乙烯层5,并嵌入导电碳颗粒,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电镀级乙炔黑层6,从而有效地降低超级电容器的内阻。
所述竖电极段I1的底端为直角形部位10,所述横电极段II4的端部为圆弧形部位40,并在竖电极段I1和横电极段II4上开设有槽形孔7,并延伸至聚偏氟乙烯层5和电镀级乙炔黑层6的外表面。
在电极片的竖电极段I1开始有安装孔11,且安装孔11贯穿聚偏氟乙烯层5和电镀级乙炔黑层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立德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辽宁立德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04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元门口主机智能按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环形变压器的绕线机储线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