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缓冲机构的发动机起动手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3090.4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7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马园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00 | 分类号: | F02N1/00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王卫兵 |
地址: | 317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缓冲 机构 发动机 起动 手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发动机起动手把。
背景技术
小型发动机通常需要人工拉动起动手把来进行人工手动起动,手把和起动拉绳直接连接,拉绳在起动中带动绳轮旋转,绳轮再带动发动机飞轮同步旋转,发动机飞轮由于巨大的惯性,驱使发动机的曲轴连杆同步旋转,同时飞轮的旋转又使点火器开始对气缸燃烧室点火,发动机就开始正常运转了。但现有的传统起动装置有不少弊端:(1)拉绳与起动手把直接刚性连接,使拉绳往往承受瞬间冲击拉力,有被拉断的危险;(2)拉绳由于生产工艺的缘故,大都是被打结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绳头会因为老化而缩短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拉绳从不受力到承受大冲击拉力的时间间隔延长6~10倍,拉绳被拉断的危险降低,同时也是一个定向封闭式装置,能够将拉绳结头与外界隔离,避免绳头老化的具有缓冲机构的发动机起动手把。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发动机起动手把,包括拉杆以及与拉杆的一端连接的手柄,拉杆上设有贯穿其两端的拉绳孔,手柄上与拉绳孔相匹配的位置设有与拉绳孔连通的拉绳槽,所述拉绳槽内设有与拉绳槽密封结合的橡胶缓冲座,橡胶缓冲座上设有贯穿两侧的贯穿孔,橡胶缓冲座上与拉绳孔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贯穿孔相通的引绳孔,引绳孔的轴线与贯穿孔的轴线相交或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贯穿孔内设有金属垫片,金属垫片的孔与所述引绳孔的轴线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贯穿孔内和引绳孔相对应的侧壁为与金属垫片的平直面相匹配的直侧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绳槽与拉绳孔相对应的一侧设有缩口槽,所述橡胶缓冲座上设有与缩口槽相匹配的缩口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的拉绳孔呈由拉绳孔端口至孔内呈孔径逐渐缩小的喇叭状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设计一个与起动手把是拉绳槽安装面外形完全一致的橡胶零件,即与拉绳槽密封结合的橡胶缓冲座,再在橡胶缓冲座上设置贯穿孔,用于放置拉绳头,使拉绳从不受力到承受大冲击拉力的时间间隔延长6~10倍,拉绳被拉断的危险降低,同时也是一个定向封闭式装置,能够将拉绳结头与外界隔离,避免绳头老化;为了增强缓冲效果,在起动手把缓冲橡胶和拉绳头之间设计一个金属垫片,金属垫片不会因为拉绳头的冲击外力而变形,而且还增大了起动手把缓冲橡胶的压缩受力面积,保证了橡胶寿命和拉绳头缓冲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发动机起动手把,拉杆10的一端连接有手柄11,拉杆10上设有贯穿其两端的拉绳孔12,手柄11上与拉绳孔12相匹配的位置设有与拉绳孔12连通的拉绳槽13,拉绳槽13内与拉绳槽13密封结合的设有橡胶缓冲座14,橡胶缓冲座14上设有贯穿两侧的贯穿孔15,橡胶缓冲座14上与拉绳孔12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贯穿孔15相通的引绳孔16,引绳孔16的轴线与贯穿孔15的轴线相交或相垂直。由于橡胶缓冲座14顶部是全封闭的,外形设计也和起动手把的拉绳槽13匹配,所以能够将拉绳头完全包裹在起动手把内部,与外界隔离,保证了拉绳头不易老化失效。
上述中,贯穿孔15内设有金属垫片17,金属垫片17的孔与所述引绳孔16的轴线相重合。设置金属垫片可以增强缓冲性能,绳头若直接与橡胶缓冲座14接触,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则会出现在瞬间起动中将引绳孔的橡胶口扩大,导致拉绳头被直接拉到起动手把底部,这样起动手把便失去了缓冲功能;金属垫片17不会因为拉绳头的冲击外力而变形,而且还增大了起动手把缓冲橡胶的压缩受力面积,保证了橡胶寿命和拉绳头缓冲质量。贯穿孔15内和引绳孔16相对应的侧壁为与金属垫片17的平直面相匹配的直侧壁。拉绳槽13与拉绳孔12相对应的一侧设有缩口槽,所述橡胶缓冲座上设有与缩口槽相匹配的缩口端。所述拉杆10的另一端的拉绳孔呈由拉绳孔端口至孔内呈孔径逐渐缩小的喇叭状孔。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马园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马园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30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