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2533.1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9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杨仲江;李鹏飞;曹洪亮;肖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3/02 | 分类号: | H03K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脉冲 电源 触发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
背景技术:
高压脉冲电源是特种电源的一类,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电解、雷达发射管、激光、气体电离、器件检验等方面。特别是在电气元器件的生产测试过程中,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某些产品需要做脉冲老化劣化试验。然而在对比如SPD等电气元器件的冲击试验中,经常发生充电电压已经稳定就绪,高压脉冲电源的间隙两极却不能自行触发,或者当充电电压还未充电到位,高压脉冲电源间隙已经自行放电等现象。则再次实验需要重新调整间隙两极距离,重新充放电。同时,市场上高压脉冲电源在调整间隙距离中使用的通常是最常见的电动执行机构,精确度较低。以上导致实验检测过程既浪费电能能源、实验效率又低等敝处。因此,如何减少高压脉冲在电气元器件的冲击实验中触发的失误率与提高实验效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关于高压脉冲电源的专利比较多,例如:专利(200610008306.7)主要是阐述了高频高压脉冲电源和高频高压电脉冲的产生方法。但是以上这些专利只要是对各种脉冲源的实现。并未涉及如何减少高压脉冲在电气元器件的冲击实验中触发的失误率等问题。
关于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的研究很少, (ZL 03211378.1)一种高压脉冲电源对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高压脉冲电源进行了改进,改为电极固定不动而旋转绝缘板,并在绝缘板上设有若干个放电通道,使板上设置的导电通道不断处于两固定电极之间放电而产生高压脉冲。然而由于高压脉冲电压具有很强的电源峰值电压易对绝缘板上若干个放电通道进行击穿,同时高压脉冲多次放电后也很难保证绝缘板的绝缘可靠性。为减少高压脉冲在电气元器件的冲击实验中触发的失误率等问题,改善这种现状,因此,有必要改进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可达到高效的脉冲触发率,降低能源损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通过以下技方案实现:
一种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用于控制高压脉冲电源,高压脉冲电源电路包括有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该控制器主要包括两个触发端子、电动执行机构、控制开关、光电耦合器和罗氏线圈,罗氏线圈套设在所述放电模块的线路中,两个触发端子相对连接在放电模块线路上,触发端子中动端子经绝缘轴杆与电动执行机构连接,电动执行机构依次经控制开关、光电耦合器与罗氏线圈的绕组连接,电动执行机构的控制端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电动执行机构的信号输出端与工控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电动机、电动机控制模块和微电子测量模块,电动机输出轴与绝缘轴杆连接,电动机控制模块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微电子测量模块与工控机连接。
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电磁接触器KM和继电器K1,电磁接触器KM与光电耦合器连接,二个常开触点分别与地线和继电器K1连接。
在光电耦合器与罗氏线圈之间还连接有取样电阻R2和过电流保护电阻R3。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电路简易,安装简单,易于操作。
2、该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采用夏普高性能的光电耦合器,具有响应时间极快约为几十μs。采用西门子电动执行机构,对球隙间距离控制精准。采用霍尼韦尔线性电位器,电位测量线性较好,误差小,可达到高效的脉冲触发率。
3、本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通过在放电端增加罗氏电流感应线圈、高效光耦控制接触器以及继电器开关,隔离了高压源部分,安全性高,抗干扰性强,达到了提高实验效率,降低能源损耗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主要适用于对旧式高压脉冲冲击实验平台电源触发控制器端的改造和新式高压脉冲平台电源触发控制器端的装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电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脉冲电源触发控制器的电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执行机构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中:1-静端子;2-动端子;3-绝缘轴杆;4-光电耦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25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稳态电路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监测系统节点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