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状细菌纤维素的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2101.2 | 申请日: | 2015-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5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施庆珊;冯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12;C12M1/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状 细菌 纤维素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细菌纤维素的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状细菌纤维素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来源于细菌的高分子材料,除了具有一般纤维素的特点,还具有高纯度、高结合水能力、三维精细网状结构、拉伸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强、生物合成过程可调控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造纸、高级音响设备、滤膜、渗透膜和精纺等领域,且近年来,在国外细菌纤维素已经开始在医药生物材料方面广泛应用,可见细菌纤维素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然而利用现有细菌纤维素制备装置所制备的细菌纤维素形状单一,都是以片状为主,使管状细菌纤维素的生产受限制,且生产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有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细菌纤维素的制备装置,该制备装置结构简单,应用该制备装置可制备管状细菌纤维素,且生产工艺简单。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有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状细菌纤维素的制备装置,包括中空的针筒状壳体、活动设置在针筒状壳体内的短棒、活动盖合在针筒状壳体上端的硅胶塞及空气滤膜,该针筒状壳体下部对应短棒下端设有可供短棒下端插入的限位部,在短棒与针筒状壳体之间形成环状容纳部,该限位部下方设有开关阀,该空气滤膜活动设置在开关阀的下端。
由上述可知,该制备装置包括中空的针筒状壳体、短棒、硅胶塞和空气滤膜,针筒状壳体下部对应短棒下端设有可供短棒下端插入的限位部,在短棒与针筒状壳体之间形成环状容纳部,该限位部下方设有开关阀,该空气滤膜活动设置在开关阀的下端,因而可利用针筒状壳体和短棒制备出中空管状的固体发酵培养基,而后再取出短棒,结合开关阀及空气滤膜的应用在管状固体培养基中的中空部分即可生物合成管状细菌纤维素,即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装置即可制备管状细菌纤维素,且生产工艺简单。
所述空气滤膜的孔径为0.22微米。制备效果更好。
所述针筒状壳体的内径为8-60毫米。制备效果更好。
所述短棒直径为3-15毫米,长度为20-200毫米。制备效果更好。
该管状细菌纤维素的制备装置还包括气泵,该气泵连接在所述空气滤膜上。该气泵可增加生物合成管状细菌纤维素时的通气量,促进细菌纤维素的合成,提高生产效率。
与以往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应用该制备装置可制备管状细菌纤维素,生产工艺简单,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制备中空管状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在管状固体培养基中的中空部分生物合成管状细菌纤维素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针筒状壳体;2、开关阀;3、短棒;4、硅胶塞;5、空气滤膜;6、限位部;7、固体发酵培养基;8、细菌纤维素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管状细菌纤维素的制备装置,包括中空的针筒状壳体1、活动设置在针筒状壳体1内的短棒3、活动盖合在针筒状壳体1上端的硅胶塞4及空气滤膜5,该针筒状壳体1下部对应短棒3下端设有可供短棒3下端插入的限位部6,在短棒3与针筒状壳体1之间形成环状容纳部,该限位部6下方设有开关阀2,该空气滤膜5活动设置在开关阀2的下端。
空气滤膜5的孔径为0.22微米。
针筒状壳体1的内径为8-60毫米。
短棒3直径为3-15毫米,长度为20-200毫米。
该管状细菌纤维素的制备装置还包括气泵,该气泵连接在空气滤膜5上。该气泵可增加生物合成管状细菌纤维素时的通气量,促进细菌纤维素的合成,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短棒3可为玻璃棒、竹签棒、塑料棒和不锈钢棒。针筒状壳体1可为塑料针筒状壳体、玻璃针筒状壳体、金属针筒状壳体。
下面举例说明利用本制备装置制备管状细菌纤维素的具体方法:
实施例1:
首先,从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GD-BC-1CCTCC M 208149斜面取两环菌体接入500mL三角瓶装有50mL的SH培养基中,28℃,100r/m,冲程为65mm振荡培养36h。(SH培养基每升配方组分如下:一水合葡萄糖20g,蛋白胨5g,酵母膏5g,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2.7g,一水合柠檬酸1.15g,余量为水,pH值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2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便携式动力驱动系统的用户界面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功能放绳设备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