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8711.0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1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邓春磊;王文凯;邵绪洋;梁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纳光电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柳彦君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直流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式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环保、卫生、劳动、安监、军事、科研、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涉及到一些野外、高空等复杂环境,往往电源供给不方便;还有一些像笔记本电脑等数码电子产品,一般采用充电电池供电,连续工作时间较短;在出行、旅游等充电不方便的情况下,往往不能满足供电需要。
目前的移动电源多数容量小,体积大而笨重,且只能提供直流或交流一种充电方式的电源,且防水性能、稳定性能差,为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便携式交直流电源,以满足实际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移动式供电设备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包括盖体1与箱体2,所述箱体2内设置电池组,所述盖体1上设置控制面板7,所述控制面板7连接箱体内的主控芯片,用于控制交流及直流充电输出;箱体2上设置充电输出接口,所述充电输出接口包括直流输出接口3与交流输出接口5,用于为负载输出供电;所述箱体2上还设置防水散热窗10。
进一步地,直流输出接口3与交流输出接口5设置防水保护盖。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7设置交流充电按钮与直流充电按钮以及充电状态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1上设置电源开关,所述开关由MOS管开关电路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1上设置电源保险丝座8。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2后侧设置级联接头11。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1与箱体2结合处设置拉环定位销9,用于固定连接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2内部设置与主控芯片连接的电池放电和充电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具有以下优点:
1. 外形采用盖体与箱体结合的设计,电池组置于箱体内部,整个电源密封性好,防雨雪能力强,充电接口采用密封盖防护,箱体侧壁采用防水散热窗设计,散热性好且兼顾防水性能,广泛适用于野外、高空等恶劣的环境;
2. 采用控制面板选择直流、交流的充电方式,可满足不同场合应用需求;
3. 电流输出切换采用大功率MOS管驱动,更安合可靠;
4. 多台供电电源可级联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箱体内部电路结构框图。
图中标号:
1-盖体、2-箱体、3-直流输出接口、4-电源接口、5-交流输出接口、6-开关、7-控制面板、8-电源保险丝座、9-拉环定位销、10-防水散热窗、11-级联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移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2,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包括盖体1与箱体2,所述箱体2内设置电池组,所述盖体1上设置电源开关,还设置电源保险丝座8,内部设置保险丝,对供电电路进行保护。所述开关由MOS管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盖体1上设置控制面板7,所述控制面板7连接箱体内的主控芯片,用于控制交流及直流充电输出,所述控制面板7设置交流充电按钮与直流充电按钮以及充电状态指示灯。
箱体2上设置充电输出接口,所述充电输出接口包括直流输出接口3与交流输出接口5,用于为负载输出供电,直流输出接口3与交流输出接口5设置防水保护盖;所述箱体2上还设置防水散热窗10。所述箱体2后侧设置级联接头11,可以将多台移动电源级联使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体1与箱体2结合处设置拉环定位销9,用于固定连接拉环,拉环的设置大大方便了对本便携式交直流移动电源的运输。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微控制器C8051F020作为控制核心,利用精密电阻采集电源箱工作、充电、级联状态下的电压、电流,设置与主控芯片连接的电池放电和充电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在电压、电流值超越设定范围时,自动断开电路并声光报警,保护电源和用电器。在主机电源开关6中,采用大功率MOS作为开关,具有开关损耗小、电流大、抗电压冲击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纳光电环保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纳光电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8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