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电起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4088.1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3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牛刚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刚学 |
主分类号: | F02N11/00 | 分类号: | F02N11/00;F01L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 机电 起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柴油机电起动装置涉及内燃机起动技术领域,特别是电起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克服内燃机起动困难,单缸和四缸柴油机上设置有手动减压装置。该装置的结构是:在气门摇臂上方设置带有凸轮的减压轴,以手动方式旋转减压轴,凸轮将气门摇臂下压使气门处于开启状。这种减压方式所需的外力大,下压气门1毫米使之处于开启状的作用力就要30公斤,故手动减压装置只是在单缸或四缸内燃机上设置(还要有杠杆机构)。目前,柴油机大部分采用了电起动方式,对于电起动的柴油机,操作者通常是在驾驶室直接起动柴油机,由于减压装置与起动机是相互两个独立的操作系统,所以在起动柴油机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不能及时打开减压装置而易造成起动机的损坏。由于操作者在起动电机工作时,不能同时控制减压装置的减压轴动作,所以进气门的开启与起动电机工作不同步,而起动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必须克服柴油机空气压缩的阻力,才能使柴油机顺利起动,由于进气门未能及时开启,而使起动电机要承受较大不均匀力矩,所以起动电机故障就会经常发生,起动不可靠。2、在柴油机起动完毕前,不能及时关闭气门,而损坏起动电机。在起动柴油机过程中,虽然操作者可以打开减压装置,但无法及时准确关闭气门,又使起动电机一直空转,容易造成起动电机发烫而损坏。
为了克服柴油机电起动存在的以上问题,人们提出了能够采用电控减压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国实用新型200420026445.9号专利目的是“大幅度降低起动电机的故障”,它的技术手段是“利用起动电机的工作,来控制动作开关的工作”,以它的技术手段是达不到它的发明目的,原因是:起动电机与发动机的起动飞轮是直接联动的,起动机工作,发动机即工作,发动机的最大起动扭矩是在发动机飞轮从静到动的瞬间,发动机飞轮动起来后,起动扭矩就大为降低。而它的技 术方案是起动机先工作,其余的部件才开始工作,这样,最大起动扭矩仍然存在,所以他要达到“大幅度降低起动电机故障”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再者,它是一种楔块下压气门摇臂减压装置,以这样的结构去下压气门摇臂,气门摇臂要受到30公斤的側向力,这对于配气机构来说是不允许和不可能实现的。此技术方案中的楔块与气门摇臂接触面是一个斜面,在受力的状况下,如无外作用力二者是不可能保持在一个固定位置的,所以“楔块位于气门摇臂侧上部”而不是处于减压轴与气门摇臂之间,此时内燃机的气门是处于关闭状态,所以需要“与拉杆相连的减压轴同时作轴向运动,减压轴上的楔块压下气门摇臂或与气门摇臂分离,开启或闭合进气门”。这种减压装置中的电磁铁就是具有强大的作用力也只能将配气机构破坏,是不可能使楔块压下气门摇臂,所以,这种气门摇臂减压装置无实现的可能性。
中国实用新型01268999.8号专利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减压以实现快速起动,它的技术方案是:单缸内燃机原有的手动减压机构不变,只是在减压机构的一侧安装电磁铁,以电磁铁动铁芯的动作拉动减压手柄,以电动方式代替手动方式完成单缸内燃机的减压工作。
此技术方案中的电子控制减压存在很大的缺陷,它的电子控制只是控制电磁铁拉动减压手柄并给予一个延时功能,使减压手柄保持减压位置在一定时间内,它与起动机工作无做到有机的结合。要克服柴油机电起动中的种种问题,需要多项技术措施来保证。一、减压装置与起动机的工作要有机配合,减压装置要先于起动机工作并先于起动机停止工作。二、环境温度不同,起动时间不同,减压装置和起动机工作时间不同,电子控制应针对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起动具有不同的控制。三、对电池电量应有判断,电池电量是否可以保证顺利起动。针对柴油机的电起动控制,不具备以上几个功能是不能达到快速、可靠起动目的的。
以01268999.8号专利的这种技术方案其电磁铁所需要的作用力为5公斤(不是直接作用于气门摇臂而是作用于具有杠杆作用的减压手柄,行程11毫米,它的外形尺寸直径不小于50毫米,长度不小于 100毫米,此实用新型中也说明“电磁铁选择要足以带动减压”,它的附图是一种示意,实际情况是:这种技术方案在单缸机上的气门室盖根本无安装位置,另,这种电磁铁的成本高,由于它的工作电流大,导致控制它的电路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刚学,未经牛刚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40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电子开关起动机
- 下一篇:旋装高精微孔深层机油燃油滤清器滤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