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断路器脱扣特性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3050.2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1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成;周俊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成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特性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断路器脱扣特性的装置,对多个断路器同时进行脱扣特性检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断路器进行脱扣特性检测时,都是单台进行。若是断路器数量少,可以进行单台检测,这种试验方法工作效率低。如果断路器数量多,将多台断路器串联进行试验,当出现意外情况,即某一台断路器在不应该脱扣的时间内脱扣,那么只能将此断路器拆除,重新接通电路,这种试验方法需要试验人员全程值守。
上述技术第一种试验方法工作效率低,第二种试验方法虽然可以对多台断路器同时进行脱扣特性检测,但是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试验人员全程值守。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脱扣特性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断路器脱扣特性检测装置,在漆黑层压板上,有若干支路,每个支路由断路器、电压继电器、接触器组成,共计三部分。电压继电器线圈并联在断路器进出线端,电压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一端接火线,另一端接到接触器线圈一端,而接触器线圈另一端接零线。接触器的主触头与断路器并联,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电压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
上述断路器脱扣特性检测装置,所述电压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继电器线圈只有两个头,将电压继电器线圈接入在电路中,感测主电路的线路电压。加上额定电压后线圈流过额定电流,产生的电磁力就克服弹簧力,通过电磁机构使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上述断路器脱扣特性批处理检测装置,所述断路器、电压继电器、接触器,均可安装在固定于漆黑层压板上。
上述断路器脱扣特性检测装置,所涉及的元器件均通过商购获得,所有元器件的构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一种断路器脱扣特性检测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对断路器进行脱扣、温升等电气试验,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试验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脱扣特性检测装置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脱扣特性检测装置工作流程图。
图中,1.电压继电器,2.断路器,3.接触器,4.电压继电器线圈,5.接触器线圈,6.接触器常开触点,7.电压继电器常开触点,8.电源进线端,9.电源出线端,10.零线,11.火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施例电路原理图,该断路器脱扣特性检测装置包括电压继电器1、断路器2、接触器3共计三部分;
上述器件的连接方式是:用BV导线将电压继电器线圈4并联至断路器2进出线端,用BV导线将接触器3主触头并联至断路器2进出线端;用BV导线将接触器线圈5一端接零线10,另一端用BV导线接至电压继电器常开触点7;而电压继电器1常开触点7另一端接火线11,同时接触器常开触点6与电压继电器常开触点7并联。
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闭合断路器2并通电进行脱扣检测,当断路器2正常工作触头闭合时,电压继电器线圈4电压为零,电压继电器1常开触点保持断开;断路器2脱扣时进出线端产生端口电压,电压继电器线圈4通电,电压继电器1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线圈5通电闭合主触头;同时接触器3常开触点闭合。
图2所示本实施例工作流程:断路器进出线端接电源→闭合断路器,开始脱扣试验→电压继电器线圈两端电压为零,常开触点保持断开→断路器脱扣→断路器断开,产生端口电压,电压继电器线圈得电→电压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线圈得电,闭合主触头→根据需要,多个相同支路串联。
具体的说明是:断路器进出线端接电源,闭合断路器,开始脱扣试验;电压继电器线圈两端电压为零,常开触点保持断开;断路器脱扣,断路器断开,产生端口电压,电压继电器线圈得电;电压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线圈得电,闭合主触头。
上述方法实现了多台断路器串联进行脱扣特性检测时,当其中一台断路器发生脱扣时,接触器自动闭合,保证试验电路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成,未经张建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0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导电率和高导磁的新型材料
- 下一篇:聚酰胺树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