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碳化深度的简易测量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1204.6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0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房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碳化 深度 简易 测量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简易测量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戳一个小洞,然后喷上酚酞溶液,由于混凝土表面已经碳化所以不变色,而未碳化的混凝土是碱性的,因此超过碳化深度后的混凝土开始变红。采用该传统方法测量不仅操作不便且容易因为操作问题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311555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大量程混凝土碳化深度测定装置》(申请号:201310034949.9)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成型为一体结构的酚酞试剂容器和大量程测定尺,测定尺包括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的刻度板、设置在刻度板上可沿刻度板长度方向移动的测定杆及指示杆,测定杆的长度方向与刻度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指示杆固设在测定杆上且与测定杆垂直设置。该混凝土碳化深度测定装置携带及使用方便、提高了检测效率及测量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同样能提高测量准确度且携带及使用方便的混凝土碳化深度的简易测量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简易测量器,包括本体,该本体上具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刻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容置槽,该容置槽内填充有饱含酚酞溶液的海绵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槽横向布置于本体表面并与刻度线相垂直,所述容置槽的宽度为0.5~1mm,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为2~5mm。
更进一步的,相邻两容置槽之间的间距为0.5~1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本体成型为圆柱体状,所述的刻度线为四条并沿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本体的外周面上,所述的容置槽设置于相邻两刻度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上端设有一垂直于本体长度方向布置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上成型有倒U形的提手。
较好的,所述本体的外周可脱卸的套设有一透明外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更为简单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器,该测量器直接在本体的表面设置了多个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容置槽,并在容置槽内放置饱含酚酞溶液的海绵体,使用时,在待测量部位开一光滑孔洞,将测量器插入孔洞中并记下插入深度,1分钟后拔出测量器,变红的部分即为未碳化区,读取刻度,测量器插入的总深度减去未碳化深度即为碳化深度;本实用新型确保了测量的高准确度,且携带、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隐藏外壳和海绵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碳化深度的简易测量器包括本体1,本体1成型为圆柱体状,本体1的长度L为4cm,直径R为2.5cm,本体1上具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刻度线2,本实施例中的刻度线2为四条并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本体1的外周面上。
本体1表面上相邻两刻度线2之间开设有若干个沿本体1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容置槽11,该容置槽11横向布置于本体1表面并与刻度线2相垂直,容置槽11的宽度为0.5mm,容置槽11的深度为3mm。相邻两容置槽11之间的间距为0.5mm。容置槽11内填充有饱含酚酞溶液的海绵体3。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上端设有一垂直于本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圆形连接部12,该连接部12的直径为3.5mm,该连接部12上成型有倒U形的提手4,以便于使用者握持。本体1的外周可脱卸的套设有一透明外壳5,不使用时,将该外壳5套设在本体1的外周,防止海绵体3被外界灰尘污染、避免海绵体3中的酚酞溶液蒸发;使用时,将外壳5取下即可。
使用本实施例的简易测量器时,在待测量部位开一2.5mm的光滑孔洞,将测量器插入孔洞中并记下插入深度,1分钟后拔出测量器,变红的部分即为未碳化区,读取刻度,测量器插入的总深度减去未碳化深度即为碳化深度,使用极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1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