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大棚自动灌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7890.1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4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杨晓多;范洪博;严涵;容会;崔毅;李润鑫;汤守国;潘晟旻;孙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26 | 分类号: | A01G9/26;A01G2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大棚 自动 灌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联网大棚自动灌溉装置,属于农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精细农业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的,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是基于知识与信息的现代农业经营和管理理念。精细农业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基于时间和空间转换的农业管理和投入,即获得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差异性的信息,并由此对其进行区别对待,之后按照需求实施定位调控措施。
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低下,同时,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农业用水量又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且对于规模化的大棚而言,如果借助人工来对大棚内作物进行灌溉,需要大量人手和时间,而且存在难以避免的人工误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达到改善产品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尤其是可实现大棚内灌溉的高效和精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大棚自动灌溉装置,用于解决农作物人工灌溉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同时可达到改善产品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尤其是可实现大棚内灌溉的高效和精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物联网大棚自动灌溉装置,包括位于苗圃之间的轨道1、位于轨道1两侧的土壤湿度传感器2、灌溉车3、喷头4、水箱7、接口电缆8、灌溉车驱动电路9和发动机10;所述轨道1中间带有滑槽5,滑槽5与灌溉车3的滑轮6相接,滑轮6通过滑槽5在轨道1上自由滑动,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2均匀分布于轨道1两侧的苗圃内且埋于土壤中;
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2与灌溉车驱动电路9相连,灌溉车驱动电路9与发动机10相连,所述灌溉车3为圆柱体,其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灌溉用喷头4,其底部设有滑轮6与轨道1上滑槽5相接且可自由滑动,灌溉车驱动电路9、发动机10设置在灌溉车3底部,灌溉车3内部有水箱7,灌溉车驱动电路9、发动机10通过接口电缆8与外部电源相连。
所述灌溉车驱动电路9包括STC89C52单片机和L298N电机驱动电路;所述单片机主要由通过XTAL1、XTAL2引脚上接定时元件组成的时钟电路和通过RESET管脚接的复位电路组成,所述时钟电路选择11.0592MHZ的晶振和30pF的电容,复位电路选择30pF电容和10K电阻;所述L298N电机驱动电路中L298N芯片的IN1,IN2,IN3,IN4端口分别与单片机的P1.0,P1.1,P1.2,P1.3相连,EN A、EN B端口直接接入逻辑电源5V,VSS接VCC并且并联两个大小分别为100uF和0.1uF的电容,VS接12V电压,IS EN B和IS EN A相连并接地,发动机10电机的接电端口J1与J2一端分别与发动机10电机的正负极相连,J1与J2的另一端分别接L298N电机驱动电路的OUT1、OUT2、OUT3、OUT4端口,发动机10电机的接电端口J3接12V电源,L298N电机驱动电路的OUT1、OUT2、OUT3、OUT4端口分别接VS和GND时中间均接入二极管用于保护L298N电机驱动电路芯片的安全。
所述轨道1为两条外直径为200 mm、内直径60 mm的长条,轨道边沿宽各50mm。
所述水箱7为一个高8000mm,底部直径3000mm的圆柱体,水箱7上部有可开合顶盖;所述喷头4由底部直径为10mm的圆锥体,与长为50mm,直径为30mm的管道组合而成;所述滑轮6直径为170mm,宽为50mm,间距为2200mm。
所述灌溉车3底部设有四个滑轮6,直径为170mm,宽为50mm,间距为2200mm,其中两个后轮由置于其中间的发动机10带动,进而驱动整个小车。
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2包括两个传感探头11和一个支撑杆12,长为150 mm,直径为7 mm,间距为50 mm,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所述每一个土壤湿度传感器2均匀分布于轨道两侧的苗圃内且埋于土壤当中,可感知当前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并将结果数据返回给灌溉车驱动电路9,每个土壤湿度传感器2可负责以其为中心的4平方米种植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78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