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螺纹连接多节球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6854.1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阮文秋;李继泓;张仁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文秋 |
主分类号: | A63B59/50 | 分类号: | A63B59/50;A63B102/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功能 螺纹 连接 球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螺纹连接多节球棒。
背景技术
棒球和垒球运动在美国及其他地区的许多其他国家深受欢迎,在竞争中,有效地击球是提高球员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过去,所有的球棒都采用木质结构,在击球时容易出现损坏和开裂,大大影响了球员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昂贵的花费。后期出现的金属球棒相比于木质球棒不仅不容易损坏而且重复利用同时也能够拥有更大的最佳击球区域。
然而金属和复合材料的球棒具有一定的缺陷,如果在球棒击球的时候未打击中球棒的有效击打区域时,这些球撞击球棒所产生的震动将传递至击球者的手掌和手臂,从而将给予击球者造成伤害。
目前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克服金属球棒的问题。一些尝试涂覆或包裹金属球棒的外部与材料如碳增强纤维,以提高击球性能。这些外部包装材料会造成外观的不协调,也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另外,还有其他尝试在金属球棒的内部或隔层内来提高球棒性能。目前金属球棒的设计已经具有包含金属和复合材料的结合,包括利用分层石墨插入球棒内以提供耐用性和灵活性,管式螺旋弹簧钢板插入金属球棒内以实现当棒球接触球棒时,压缩球棒内的空气从而增加反弹效果。此外,球棒结合复合材料往往比纯金属球棒更轻。
当然上述设计也有缺点,有些设计制造费用昂贵和而且容易发生结构损坏。复合护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分解,由于不同材料的吸收和阻力特性差异,造成球棒受到击打振动后过早出现了纵向裂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球棒。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螺纹连接多节球棒,包括上下端设有开口的球棒筒体及上端设有开口的空心握持手柄,所述空心握持手柄上端经一螺纹啮合结构与球棒筒体下端同轴连接,所述空心握持手柄与球棒筒体的螺纹啮合部由空心握持手柄至球棒筒体轴向方向呈倒锥状。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握持手柄上端开口周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球棒筒体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空心握持手柄上端开口的外螺纹与球棒筒体下端设有内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球棒筒体包括上部沿轴向等径的筒体直筒部和延伸于直筒部下端沿轴向外经逐渐缩小的筒体锥状部,所述内螺纹设置于筒体锥状部内表面,所述空心握持手柄上部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外螺纹设置空心握持手柄上端开口周侧,所述内螺纹设置于筒体锥状部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球棒筒体下端具有内螺纹区域外表面设有减震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之间设有粘合层。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握持手柄的外螺纹根部设有一用于抵顶筒体锥状部下沿的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握持手柄的外螺纹根部周侧外延环形体以形成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握持手柄的外螺纹根部下端设有一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中部具有向外侧凸起以形成以形成环形凹槽,所述连接套筒内壁与空心握持手柄外表面向配合的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握持手柄的上部外壁设有环形凸部,所述外螺纹设置于环形凸部外表面,所述环形凸部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截面呈锥状的上套环与下套环,所述上套环与下套环嵌于空心握持手柄与球棒筒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握持手柄尾部缠绕有橡胶把手,所述空心握持手柄的尾端设有开口,所述空心握持手柄的尾端开口处设有套入开口的端钮,所述端钮与空心握持手柄为粘接或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空心握持手柄与球棒筒体中的螺纹结构以利于吸收和减少棒球对球棒结合面产生的反复冲击,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具有环形凹槽和套环结构能够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抑制棒球接触球棒二产生的强烈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装配后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装配后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装配后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文秋,未经阮文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6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