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0139.0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8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封士彩;余祥;罗经纬;刘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F16F15/023;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电梯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曳引电梯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曳引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垂直交通工具。现有的电梯轿厢是轿顶轮轴直接通过抱箍刚性地连接于轿厢的上梁,在轿厢从运行转向停止时,会因为轿厢的惯性而产生较大震动,从而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严重时将造成轿厢的高频震动,产生较大的噪声,对电梯的寿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电梯厂家需要在电梯轿厢设置减震装置来缓解电梯启停过程中的轿厢震动。电梯过去的减震装置一般采用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减震垫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592938U提及的“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然而橡胶材料容易受时间和环境因素影响而失去原先特性,给电梯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785180U介绍的“一种自带减震装置的电梯轿厢”,其所述的减震装置为减震弹簧,但减震弹簧同样存在缺陷:当轿厢震动很大时减震弹簧的反弹速度也会很大,因此并不能将轿厢受到的震动减至最小。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梯轿厢减震装置的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安全性能高、且使用寿命长的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至少四个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外壳、内管、缓冲弹簧、活塞、内固定架以及连接轴,所述的外壳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筒体,外壳在下端开口处设有底板,所述的内管的底端通过内管座与底板固定安装,在内管的管壁上且位于内管高度方向的中下部间隔开设多个第一阻尼孔,在内管的管壁上且位于内管高度方向的上部还开设有回油孔,所述的缓冲弹簧和活塞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内管的管腔内,缓冲弹簧的底端与内管座接触,缓冲弹簧的顶端与活塞接触,所述的内固定架嵌装在外壳型腔的上部且与外壳型腔的内壁构成紧配合,内固定架在底部朝向内管的一侧形成凸台,凸台的直径与内管上端口的内径相适配,内固定架在中间沿高度方向构成有自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连接轴让位孔,所述的连接轴穿设在连接轴让位孔内,连接轴的底端与活塞连接,连接轴的顶端伸展至外壳外,外壳内壁与内管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用于存储液压油的储油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在下方设置用于与轿厢支架铰接的下连接头;所述的连接轴在伸展至外壳外的一端设置用于与轿厢固定安装的上连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的下沿向外翻转形成突缘,所述的突缘通过紧固件与底板紧固,从而实现外壳与底板的固定安装;所述的突缘和底板之间还设有缓冲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在上端开口还设有顶盖,所述的顶盖与外壳的内壁螺纹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轴在与内固定架以及顶盖相接触的配合面之间设有防尘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管的底端与内管座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管座的中央构成有一第二阻尼孔,所述的第二阻尼孔通过油路与所述的储油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固定架在高度方向的中部且围绕圆周方向开设凹槽,在所述的凹槽内嵌设蓄能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蓄能层为海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震器的数量为四个,均匀设置在所述的轿厢的底面和轿厢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利用液压油流经第一阻尼孔和第二阻尼孔时产生的液压阻力来缓解轿厢垂直方向的震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减震效果好,稳定性高,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应用例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底板、111.下连接头、12.突缘、13.缓冲垫、14.顶盖;2.内管、21.内管座、211.第二阻尼孔、212.油路、22.第一阻尼孔、23.回油孔;3.缓冲弹簧;4.活塞;5.内固定架、51.凸台、52.连接轴让位孔、53.凹槽、54.蓄能层;6.连接轴、61.上连接头、62.防尘垫;7.储油腔;8.轿厢支架;9.轿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0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货物电梯的支撑框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梯中轿厢提升和牵引的传动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