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0139.0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8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封士彩;余祥;罗经纬;刘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F16F15/023;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电梯 减震 装置 | ||
1.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至少四个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外壳(1)、内管(2)、缓冲弹簧(3)、活塞(4)、内固定架(5)以及连接轴(6),所述的外壳(1)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筒体,外壳(1)在下端开口处设有底板(11),所述的内管(2)的底端通过内管座(21)与底板(11)固定安装,在内管(2)的管壁上且位于内管(2)高度方向的中下部间隔开设多个第一阻尼孔(22),在内管(2)的管壁上且位于内管(2)高度方向的上部还开设有回油孔(23),所述的缓冲弹簧(3)和活塞(4)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内管(2)的管腔内,缓冲弹簧(3)的底端与内管座(21)接触,缓冲弹簧(3)的顶端与活塞(4)接触,所述的内固定架(5)嵌装在外壳(1)型腔的上部且与外壳(1)型腔的内壁构成紧配合,内固定架(5)在底部朝向内管(2)的一侧形成凸台(51),凸台(51)的直径与内管(2)上端口的内径相适配,内固定架(5)在中间沿高度方向构成有自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连接轴让位孔(52),所述的连接轴(6)穿设在连接轴让位孔(52)内,连接轴(6)的底端与活塞(4)连接,连接轴(6)的顶端伸展至外壳(1)外,外壳(1)内壁与内管(2)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用于存储液压油的储油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1)在下方设置用于与轿厢支架(8)铰接的下连接头(111);所述的连接轴(6)在伸展至外壳(1)外的一端设置用于与轿厢(9)固定安装的上连接头(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的下沿向外翻转形成突缘(12),所述的突缘(12)通过紧固件与底板(11)紧固,从而实现外壳(1)与底板(11)的固定安装;所述的突缘(12)和底板(11)之间还设有缓冲垫(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在上端开口还设有顶盖(14),所述的顶盖(14)与外壳(1)的内壁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轴(6)在与内固定架(5)以及顶盖(14)相接触的配合面之间设有防尘垫(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2)的底端与内管座(21)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座(21)的中央构成有一第二阻尼孔(211),所述的第二阻尼孔(211)通过油路(212)与所述的储油腔(7)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固定架(5)在高度方向的中部且围绕圆周方向开设凹槽(53),在所述的凹槽(53)内嵌设蓄能层(5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层(54)为海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的数量为四个,均匀设置在所述的轿厢(9)的底面和轿厢支架(8)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01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货物电梯的支撑框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梯中轿厢提升和牵引的传动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