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化油器与汽缸头之间的补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0743.7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3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大杰 |
主分类号: | F02M7/23 | 分类号: | F02M7/23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涂强 |
地址: | 400067 重庆市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化油器 汽缸 之间 补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上的部件,特别是一种缸头产生的油气混合气内的空气含量进行补充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普通摩托车缸头存在空气与汽油的空燃混合比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汽油不能充分燃烧就从排气管排出,造成油耗高和资源浪费,影响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降低使发动机的功率,而且排气管排出的气态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过高对环境带来大的污染,虽有针对该不足有多项改进措施,但还是存在较大的缺陷。例如常见的电控缸头,由电子控制补气,主要由电子元件和电器件组成,其存在成本相对较高、故障率也高、使用寿命不长和不容易维护的不足,出现问题时必须是专业人员才能修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及操作方便的用于化油器与汽缸头之间的补气装置结构,它在化油器、通气接头及缺头上均可以同时对空气含量进行补充来对混合比进行调整使油气混合比达到最佳,明显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以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化油器与汽缸头之间的补气装置,包括缸头本体、化油器及通气接头,在缸头本体的进气端通过通气接头与化油器的出气端连通,在缸头本体的出气端、通气接头上及化油器的出气端分别设置有补气管,补气管内开设有补气通道,补气管上设置有控制补气通道气体流量的大小的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控制阀的逐步开启补气管的进气大小,来改变气体流量的大小,以控制油气混合气的空气含量,控制阀可以通过驱动装置进行驱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安装及操作方便,它在化油器、通气接头及缺头上均可以同时对空气含量进行补充来对混合比进行调整使油气混合比达到最佳,明显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以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外形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图4中B-B的剖视图(处于关闭状态)。
图6是图5处于半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处于全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关闭状态)。
图10是图9处于半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处于全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处于关闭状态的外形图。
图14是图12处于半开状态的外形图。
图15是图12处于全开状态的外形图。
图16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处于关闭状态的外形图。
图18是图16处于半开状态的外形图。
图19是图16处于全开状态的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到图19,本实用新型包括缸头本体1、化油器19及通气接头20,在缸头本体1的进气端通过通气接头与化油器的出气端连通,其特征在于:在缸头本体1的出气端、通气接头20上及化油器19的出气端分别设置有补气管3,补气管3内开设有补气通道4,补气管3上设置有控制补气通道气体流量的大小的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控制阀的逐步开启补气管的进气大小,来改变气体流量的大小,以控制油气混合气的空气含量,油气混合比达到最佳,以此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以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其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控制阀可以通过驱动装置进行驱动。缸头本体1上的补气管3内的补气通道4与缸头本体上的进气端相通,化油器19上补气管3内的补气通道4与化油器的出气端相连通,通气接头20上的补气管3内的补气通道4与通气接头上的通气孔相通。可以根据需要求调节缸头本体1、化油器19或通气接头20上补气管的进气量,可以进行如下控制,可以开启一个补气管,关闭其它两个补气管,也可以开启两个补气管,关闭另一个补气管,还可以三个补气管均处于半开状态。缸头本体1的出气端、通气接头20上及化油器19的出气端可以直接固定补气管,也可以在缸头本体1的出气端、通气接头20上及化油器19的出气端通过软管连接补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大杰,未经胡大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0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微波重整器可燃混合气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罩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