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冲块固定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4596.2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1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罗燕;肖介平;马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固定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缓冲块固定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提升,多种功能的汽车被设计制造以满足人们不同需求。其中,为实现全开放空间,汽车的前风窗玻璃出现为可根据需要翻倒的设计。该设计多应用于军用汽车上,便于安装不同型号的轻、重机枪等,满足提高活力防攻能力的要求。而为了避免前风窗翻倒后与发动机盖发生碰撞造成损坏等问题,已在发动机盖安装缓冲块,在前风窗翻倒时来减缓对发动机盖的冲击。
但是,现有的缓冲块是直接通过安装孔及螺栓螺母固定安装于发动机盖上,刚度强度较差,多次撞击后很容易发生变形或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块固定结构及汽车,通过多支撑部与发动机盖内板连接,提高缓冲块的安装刚度和强度,降低受力后缓冲块安装部位及周边发生变形或开裂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块固定结构,包括:
与缓冲块连接的安装部;以及
设置于所述安装部长度方向两侧的翻边;其中,
所述安装部的第一凸台上设置有缓冲块安装孔;
所述翻边靠近发动机盖内板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发送机盖内板连接的第一支撑部;
所述安装部靠近发动机盖内板一端设置有数个与所述发动机盖板连接的第二支撑部。
其中,所述安装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上,围绕所述缓冲块安装孔设置的第二凸台。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通过焊接与所述发动机盖内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凸台的面积大于等于一预设值。
其中,所述缓冲块固定结构一体成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部长度方向两侧的翻边形成“几”字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缓冲块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块固定结构中,在缓冲块的连接杆穿过安装部的第一凸台上的缓冲块安装孔后,就可以通过螺母螺接固定该缓冲块,而该缓冲块固定结构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与发动机盖板连接固定。该缓冲块固定结构相较直接在发动机盖板进行螺接缓冲块,增加了缓冲块连接位置对作用力的承受能力,同时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配合连接,以及安装部上第一凸台的设置,增加了整体缓冲块固定结构的刚度,避免了在风窗翻倒对发动机盖造成较大冲击时缓冲块安装部位及周边发生变形或开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部;11-第一凸台;12-缓冲块安装孔;13-第二支撑部;14-第二凸台;2-翻边;21-第一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缓冲块是直接通过安装孔及螺栓螺母固定安装于发动机盖上,刚度强度较差,多次撞击后很容易发生变形或开裂的问题,提供一种缓冲块固定结构,通过多支撑面与发动机盖内板连接,提高缓冲块的安装刚度和强度,降低受力后缓冲块安装部位及周边发生变形或开裂的风险。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缓冲块固定结构,包括:与缓冲块连接的安装部1;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部1长度方向两侧的翻边2;其中,所述安装部1的第一凸台11上设置有缓冲块安装孔12;所述翻边2靠近发动机盖内板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发送机盖内板连接的第一支撑部21;所述安装部1靠近发动机盖内板一端设置有数个与所述发动机盖板连接的第二支撑部13。
通过上述内容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块固定结构,在缓冲块的连接杆穿过安装部1的第一凸台11上的缓冲块安装孔12后,就可以通过螺母螺接固定该缓冲块,而该缓冲块固定结构通过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13与发动机盖板连接固定。该缓冲块固定结构相较直接在发动机盖板进行螺接缓冲块,增加了缓冲块连接位置对作用力的承受能力,同时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配合连接,以及安装部上第一凸台的设置,增加了整体缓冲块固定结构的刚度,避免了在风窗翻倒对发动机盖造成较大冲击时缓冲块安装部位及周边发生变形或开裂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4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挡泥板结构及车辆
- 下一篇: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