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尼振动曲线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2039.7 | 申请日: | 201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4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曹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峰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H11/06 | 分类号: | G01H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4000 ***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振动 曲线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理测量领域,涉及一种阻尼振动曲线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常用英文字母的缩写MCU表示单片机,它最早是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单片机是靠程序运行的,并且可以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通过程序,用单片机可以方便的控制LED灯、数码管点亮速度和电动机的转速,可以方便的产生各种随机数字并进行运算。通过程序可以实现产品的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
12864液晶显示器是128*64点阵液晶模块的点阵数简称。该点阵的屏显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各类仪器,小型设备的显示领域。
发明内容
在传统阻尼振动曲线的测量时,需使用高压火花发生器,测量曲线记录在记录纸上,测量精度差,绘图也比较麻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可靠、造价低廉的阻尼振动曲线测量装置,使用电阻丝上的电压信号来反映阻尼振动的振动幅度,可自动在12864液晶显示器上显示阻尼振动曲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气垫导轨(1)、电阻丝(2)、滑块(3)、铜柱(4)、弹簧(5)、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第三导线(8)、电源(9)、单片机(10)、12864液晶显示器(11),其特征是:气垫导轨(1)和电阻丝(2)的长度相等,电阻丝(2)嵌入在气垫导轨(1)上面,滑块(3)放在气垫导轨(1)上并可在气垫导轨(1)上左右滑动,滑块(3)中央打有一圆柱状孔,铜柱(4)嵌入滑块(3)圆柱状孔中,铜柱(4)的下端与电阻丝(2)紧密接触,弹簧(5)有两根,一根弹簧(5)一端固定在滑块(3)的左侧,另一端固定在气垫导轨(1)的左侧,另一根弹簧(5)一端固定在滑块(3)的右侧,另一端固定在气垫导轨(1)的右侧,铜柱(4)上端引出第二导线(7),从电阻丝(2)的两端引出第一导线(6)和第三导线(8),电源(9)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第一导线(6)和第三导线(8),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7)两端的电压信号送入单片机(10),单片机(10)将处理结果送入12864液晶显示器(11)显示。
附图说明
图1阻尼振动曲线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阻尼振动曲线测量装置信号处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具体说明。
参见图1阻尼振动曲线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阻尼振动曲线测量装置由气垫导轨(1)、电阻丝(2)、滑块(3)、铜柱(4)、弹簧(5)、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第三导线(8)、电源(9)、单片机(10)、12864液晶显示器(11)组成,气垫导轨(1)和电阻丝(2)的长度相等,电阻丝(2)嵌入在气垫导轨(1)上面,滑块(3)放在气垫导轨(1)上并可在气垫导轨(1)上左右滑动,滑块(3)中央打有一圆柱状孔,铜柱(4)嵌入滑块(3)圆柱状孔中,铜柱(4)的下端与电阻丝(2)紧密接触,弹簧(5)有两根,一根弹簧(5)一端固定在滑块(3)的左侧,另一端固定在气垫导轨(1)的左侧,另一根弹簧(5)一端固定在滑块(3)的右侧,另一端固定在气垫导轨(1)的右侧,铜柱(4)上端引出第二导线(7),从电阻丝(2)的两端引出第一导线(6)和第三导线(8)。
参见图2阻尼振动曲线测量装置信号处理方框图,电源(9)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第一导线(6)和第三导线(8),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7)两端的电压信号送入单片机(10),单片机(10)将处理结果送入12864液晶显示器(11)显示。
实验时,用电阻丝(2)上的电压信号来反映阻尼振动的振动幅度,可自动在12864液晶显示器上显示阻尼振动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峰学院,未经赤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20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