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模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4640.1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9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海;刘永清;陈忠贤;米梦冬;高荣;陈浩;余从文;王品;代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舒适 模拟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性能模拟试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模拟试验装置,主要用于汽车开发初期评价汽车座椅人体坐姿舒适性。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价格因素外,越来越注重汽车的安全、舒适、科技含量等。消费者往往将汽车的舒适性列为购买的一个衡量标准。汽车乘坐的舒适性与汽车的悬挂系统、减震性能密切相关,还与座椅的柔软程度、包覆性能等因素相关,其中汽车座椅对舒适性的影响最直接。在汽车开发过程中,座椅的坐姿设计是汽车人机设计的基础,其要求能够保证汽车的各种操作舒适、驾驶员长途驾驶不疲劳和乘员乘坐舒适。
现有的验证人体坐姿舒适性有两种手段:
一是油泥模型(实车)验证;油泥模型验证人体坐姿的舒适性准确度高,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1)油泥模型(实车)制作成本高:并且所制作的模型不能用于其它车型。每种车型对应的不同的方案,就需要制作若干个对应模型,需要高昂的费用;
(2)油泥模型(实车)制作设计周期长:汽车开发过程中油泥模型制作设计周期一般需要3到6个月时间,实车的制作周期更长,当评价过程中发现设计缺陷的时候,常需要返回到设计阶段进行方案修改,然后再重新重复原来的开发过程,再评价,再改进。一般一个理想的设计方案可能需要若干轮这样的修改和再评价过程,对于汽车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都用此方法进行验证,整车的开发周期将会大大延长;对于日益激烈竞争环境下要求缩短开发周期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二是虚拟验证;虚拟验证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中的CATIA软件进行坐姿验证,人体坐姿验证成本极低,但存在无法进行主观感受的缺点。
CN103364215A公开的“一种座椅舒适性客观参数评价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对压力、角度、肌电以及温湿度客观参数的测量、采集,使受试者在座椅上周期性改变倾仰角度,设定统一时间轴,确保在同一时间轴上来同步采集这些客观参数变化;对采集来的各个客观参数变化进行处理后,在同一时间轴下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将各个客观参数变化两两进行配对样本t检测,分析得出各个客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人体倾仰角度和各个客观参数之间、各个客观参数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基于受试者的人体数据和人体舒适性标准参数作为该座椅舒适性的客观评价指标,分析结果得出评价结论,以供设计参考。
CN101393433A公开的“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安全性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一座椅本体,一传感器组,其由复数个传感器组成,所述的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上,用以采集表征乘坐人员状态的各种参数数据;一数据传输单元,其将所述的传感器组获得参数数据进行转换并传输;一处理器单元,其接收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参数数据,通过内部预设的程序,转换为相应的状态参数,并发出控制指令;一执行单元,其接收所述处理器单元的控制指令,调整座椅本体在汽车内部的姿态和位置。
CN204055966U 公开的“一种汽车验证模型用车架总成”,其描述了主驾驶座椅X/Y/Z方向调节机构,副驾驶座椅X/Y/Z方向调节机构以及整车高度调节机构;但是其并未描述主、副驾驶座椅X/Y/Z方向调节机构是通过怎样的具体结构来实现X/Y/Z三个方向的调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模拟试验装置,以保证座椅在横向、纵向和垂直方向进行移动,满足座椅(人体坐姿)舒适性验证的需要,同时降低开发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底盘、设在底盘上的支撑框架以及设在支撑框架上的座椅调节机构,汽车座椅安装在座椅调节机构上;所述底盘包括底盘支撑骨架和四个举升机构(安装在地面上),四个举升机构分别设在所述底盘支撑骨架的四个角部;所述底盘支撑骨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以及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的前横梁和后横梁,在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的两端部都分别设有缺口;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下端垂直连接有平板的举升支座、设在所述平板上的轴承底座、与举升支座上端垂直连接的轴承上盖、位于轴承上盖上方的底盘驱动电机、两端分别与轴承底座和轴承上盖配合的转轴、通过螺纹连接在转轴上的连接托盘,所述底盘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托盘分别与所述缺口一一对应配合,底盘驱动电机通电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连接托盘在螺纹的驱动下能沿着转轴上下移动并通过螺纹锁止,连接托盘上下移动带动底盘支撑骨架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底盘支撑骨架、支撑框架和座椅调节机构的整体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4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