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底盘动力协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4601.3 | 申请日: | 2015-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2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汤池潜;陈黎卿;林建飞;钱梵梵;田俊良;胡冬宝;梁修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2D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底盘 动力 协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底盘动力协调系统。
背景技术
电控空气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是汽车底盘中两个重要的子系统,二者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以往对电控空气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研究时,习惯将它们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相对独立开来,即对电控空气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单独设置控制器。假使垂直方向的输入对汽车的横摆运动和横向运动无影响,即悬架的运动不影响转向系;同样轮胎产生的侧向力只限于操纵稳定性考虑的范围,对汽车垂直方向的运动无影响,即转向系的运动不影响悬架运动。以上假设可以简化分析范围,但是在汽车实际行使过程中,路面在给车辆转向提供侧向力的同时,也给悬架提供垂直输入干扰,垂直方向和横向的运动是相互耦合的,很难将两者严格区分考虑。悬架的作用除支撑车辆、隔离路面干扰外,还将控制转向时的车身姿态,并传递来自轮胎的力。即同样的车身运动可由行驶输入引起,如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身侧倾;也可由操纵方面引起,如转向时引起的车身侧倾。把悬架系和转向系两者独立控制,这对于现代车辆控制技术发展并无益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大体上可视为一对矛盾,两者通常呈相反的趋势变化,一个改善必然会导致另一个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底盘动力协调系统,为汽车底盘的动力输出模式控制提供硬件基础,并可为汽车底盘动力输出的自动控制提供物质基础,从而为实现根据汽车工况,协调控制电控空气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供坚实基础,以便于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电控空气悬架执行机构、电动助力转向执行机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一判断器、第二判断器、第一调节器、第二调节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协调器为现有市场中出售的电气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各组件内部结构进行限定,仅对上述各组件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底盘动力协调系统,包括:电控空气悬架执行机构、电动助力转向执行机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一判断器、第二判断器、第一调节器、第二调节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协调器;
协调器的输入端与整车总成连接;
协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判断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判断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控空气悬架执行机构的输入端连接,电控空气悬架执行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判断器的输入端连接;
协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二判断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判断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助力转向执行机构的输入端连接,电动助力转向执行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判断器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调节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判断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调节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调节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判断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调节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协调器包括发射器件、接收器件、比较器件、存储器件。
优选地,接收器件与整车总成通过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汽车底盘动力协调系统,协调器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与第一判断器和第二判断器连接,第一判断器、第一控制器、电控空气悬架执行机构、第一传感器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第二判断器、第二控制器、电动助力转向执行机构、第二传感器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第一判断器通过第一调节器与第二控制器连接,第二判断器通过第二调节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汽车底盘动力协调系统,协调器根据车辆行驶的实时工况确定行驶平顺性工作模式还是操纵稳定性工作模式,从而打开第一开关断开第二开关或打开第二开关断开第一开关,控制主执行机构提高性能,辅助执行机构配合工作,从而实现根据车辆实时工况对电控空气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从而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底盘动力协调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底盘动力协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46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太阳能-温差电控空调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脚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