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柴油尿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7647.2 | 申请日: | 2015-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2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马智勇;闵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柴油 尿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柴油尿素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柴油系统为满足更高的排放法规(欧六,北美EPA),尿素喷射系统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喷射尿素到发动机排气管,使排气管中的NOx与尿素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以达到更高的排放要求。尿素箱起到接受及存储尿素的功能,但尿素在低温下容易结冰,导致系统无法提供尿素影响整车排放。因此需要系统具有加热功能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加热系统,提供液态尿素以满足排放法规要求。
为保证最大程度利用尿素箱内尿素,尿素泵的吸液口设计要保证布置在尿素箱的最底部,这部分尿素在低温下结冰后将导致尿素泵无法提供液态尿素给发动机排气管,因此排放的颗粒物和碳氢均会超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汽车柴油尿素系统在低温时容易因为尿素结冰而导致排放的颗粒物和碳氢超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柴油尿素系统。
一种汽车柴油尿素系统,包括:尿素箱本体、尿素泵、以及与汽车的整车蓄电池电连通的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所述尿素泵和所述电加热元件容置在所述尿素箱本体内部,所述尿素泵包括设有尿素泵进液口的尿素泵储液罐,所述电加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尿素泵储液罐的罐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尿素泵储液罐的罐壁设有多个小孔,每个所述电加热元件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凸起结构插入一个所述小孔并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通断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尿素箱本体内部,所述通断控制器接在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整车蓄电池之间,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断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尿素泵进液口侧。
进一步的,所述尿素泵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尿素箱本体的底部,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密度大于容纳在所述尿素箱本体内部的液体的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尿素泵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尿素箱本体的底部,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密度大于尿素的密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在尿素箱本体内部增加与汽车的整车蓄电池电连通的电加热元件,使得在不起动发动机的情况下对电加热元件进行预加热,以融化在低温下结冰的尿素,为汽车柴油尿素系统迅速提供液态尿素,解决了柴油发动机车辆无法在低温下满足排放法规的问题,满足排放法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柴油尿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尿素箱本体; 2-电加热元件; 3-尿素泵;
4-通断控制器; 5-温度传感器; 6-尿素;
31-尿素泵储液罐; 32-尿素泵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柴油尿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尿素箱本体1、尿素泵3、以及与汽车的整车蓄电池电连通的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2,所述尿素泵3和所述电加热元件2容置在所述尿素箱本体1内部,所述尿素泵3包括设有尿素泵进液口32的尿素泵储液罐31,所述电加热元件2的一端与所述尿素泵储液罐31的罐壁连接。
其中,尿素箱本体1内容置有尿素6,并可以通过法兰与尿素泵3连接,尿素泵3通过尿素泵进液口32抽取尿素进入尿素泵储液罐31。本实用新型中,电加热元件2与汽车的整车蓄电池电连通,因此可以在不起动发动机的情况下对电加热元件2进行预加热以融化在低温下结冰的尿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尿素泵储液罐31的罐壁设有多个小孔,每个所述电加热元件2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凸起结构插入一个所述小孔并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尿素泵储液罐31的罐壁上遍布小孔,这些小孔优选为不规则小孔,电加热元件2通过凸起结构与遍布于尿素泵储液罐31上的不规则小孔连接固定,以使电加热元件2尽可能的遍布于尿素箱空间,这些不规则小孔相较于规则小孔可以达到让电加热元件2在尿素泵储液罐31上固定更加牢靠且防错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76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防进水尾气排放管装置
- 下一篇:还原剂给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