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BL半自动组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9766.1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肖扬明;陈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森斯电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罗伟平 |
地址: | 5234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bl 半自动 组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自动组装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中小尺寸B/L+Cell半自动组装机,适用于2-7寸以下LCM半自动组装(BLU & Open Cell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半自动组装机,普遍存在如下不足:
1、 Open Cell & B/L的对位以及Open Cell & B/L的贴合和组装的自动化程度不高;
2、产品本身的外形误差对组装精度的影响很大;
3、总的工作周期长,提高工作效率低,产品良牵也不高,人力成本高,占有厂房空间和资金问题等;
4、如果Open Cell和B/L的尺寸有超出允差时,不能检出并报警;
5、参数设定不方便;
6、操作者不方便,劳动程度大,结构复杂、操作复杂、强度化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BL半自动组装机,其采用手工和自动两种方式组装BL,并且Open Cell & B/L的对位以及Open Cell & B/L的贴合和组装是通过先进的专用视觉处理系统自动完成,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BL半自动组装机,包括机架、BL移载组、翻转压合组、CCD组;该机架是由上机架和下机架构成;BL移载组安装于下机架,该BL移载组包括移载座、设置于移载座的移载夹具及控制移载夹具移动的移载气缸,移载夹具上设置有产品放置区;翻转压合组安装于下机架,该翻转压合组包括固定座、安装于固定座的翻转轴及与翻转轴连接的翻转部,翻转部的头部设置有吸盘;CCD组安装于上机架,该CCD组包括BL镜头和Open Cell镜头,该BL镜头和Open Cell镜头均安装于镜头安装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机架的顶部安装有两组FFU空气过滤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机架的顶部安装两个用于警示的三色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机架设置有用于显示BL半自动组装机的工作过程的数据,而且可以让工作人员对组装机进行有根据的控制的显示器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机架的边缘处设置有操作按键盒,按键盒上还有急停开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半自动组装机是将B/L & Open Cell对位以及BLU & Open Cell的贴台和组装过程自动完成的设备,其中B/L & Open Cell的对位是先进的专用视觉处理系统,并采用中心对位方法,有效减少了产品本身的外形误差对组装精度的影响。目前,液晶显示器生产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生产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Open Cell & B/L的对位以及Open Cell & B/L的贴合和组装是设备自动完成,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市场前景广阔。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机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机组装状态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机组装状态主视图。
图4是图3中E-E处的剖面图。
图5是图3中B-B处的剖面图。
图6是图3中D-D处的剖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 11、上机架
12、下机架 20、BL移载组
30、翻转压合组 40、FFU空气过滤器
50、三色灯 60、按键盒
70、CCD组 80、显示器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BL半自动组装机,其结构包括有机架10、安装于该机架10的BL移载组20、翻转压合组30、FFU空气过滤器40、三色灯50、按键盒60、CCD组70、显示器组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森斯电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森斯电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97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