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交通警示的自感知变频黄闪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8374.3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0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锋;郭嘉一;陈剑威;辛国树;蒋震;张琪;王瑶文;顾赛男;陈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咨正达交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交通 警示 感知 变频 黄闪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交通警示的自感知变频黄闪灯。
背景技术
黄闪灯(闪光警告信号灯不带相位、持续闪烁黄灯,为了区别带红黄绿相位的信号灯,简称为黄闪灯)主要是在交通量不大的平面交叉路口,提示司机或行人注意安全,能有效的起到警示作用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我国现使用的是于1988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其中规定: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一些路段在非高峰时段的交通量较小,设置红绿相位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驾驶员可能会闯红灯;通常这些情况下,设置黄闪灯既可以提醒主路驾驶员减速,又能提高运行的效率,从安全的角度和运行的角度,设置黄闪灯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因为设置黄闪灯后,主路的驾驶员会警觉支路上可能出现的冲突车辆,驾驶员通常会减速,这样为支路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可穿插间隙。同时设置黄闪灯时,驾驶员穿越交叉口区域比穿越两相位和多相位的交叉口区域所用的时间要少,可利用的车流间隙增多了,道路服务的交通量较大,驾驶也无需刻意等待绿灯信号,这样遵守法规的意识会比较好。从安全的角度和运行的角度,是有利的。
但是,在已安装黄闪灯的平交口处,由于现在普遍使用的黄闪灯为单一频率、且无警示扬声器,无论交通量大小、无论车速快慢、无论是否存在紧急情况,都始终保持一种单调的警示模式,该型黄闪灯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单一的警示对于经常在公路上行驶的驾驶员而言,已被当做一种常规形态,黄闪灯正在逐渐失去他的警示作用。
其次,这种传统的黄闪灯控制系统,闪烁频率固定,不能根据实际的交通流状况随时调整各方向上信号灯的频率,从而并不能起到最佳控制交通流效果,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存在弊端:
1)对于高等级路和低等级路的平交口处,低等级路会出现马车、牛羊群、自行车、行人等,且出现的频率和时段不固定,一旦出现,普通黄闪灯不能及时给与高等级路段车辆特别的警示作用,造成巨大的交通风险。
2)有的私家车主是新手,一到路口特别紧张,特别是在只有频率一致的黄闪灯、没有红绿信号灯的路口,这类司机更是表现得过于谨慎。即使是旁边支路并没有车辆通过,这些车辆也会保持低速慢行,结果会影响路口整体通过情况,影响同向行驶车辆,同时也增加出现事故的可能性。
3)有的老司机或大车司机,过于信任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面对传统黄闪灯已经麻木,放松警惕,依旧保持高速通过。据此,传统黄闪灯对他们已起不到警示作用,这样的情况十分危险。
4)平面交叉口的控制对于交叉口的流量及其分布、交通事故、延误等都有着影响。交叉口区域面积虽然只占道路总面积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其事故比重却很显著。通过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抽样表明,有30%左右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平面交叉口及其周围。
公路平面交叉路口之所以容易成为交通事故相对集中的地方,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个原因是驾驶行为与道路设计指标不协调。交通流在平面交叉口区域形成冲突点、合流点和分流点,交通流在这些点的运行特性存在特殊性。驾驶员在平面交叉口区域行驶需要进行复杂的判断和决策,如果某个设计指标不协调则有可能出现人、车、路和环境动态系统失调,驾驶员复杂的操作过程可能会破坏人机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事故。另外一个原因是交通行为参与者安全意识薄弱以致于频繁违章违法。
5)刹车次数过多——对路面有破坏,甚至酿成交通大事故。
在交叉口遇到紧急情况的概率非常高,此情况下驾驶员都需采用紧急刹车的方式,据统计,在上述情况下,每个平交口每天遇到紧急刹车避免交通事故的次数都在80次以上,一条公路上平交口繁多,多次刹车会严重阻碍行车速度,影响交通畅通,且驾驶员的每次刹车都将对路面造成损伤,降低了公路的寿命,增加了公路行驶安全隐患,可见,现存的黄闪灯一方面已无法满足高速公路的发展对于交通安全设施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交通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已无法跟上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
汽车常年不间断地在路面上行驶,会对沥青路面造成疲劳、车辙等破坏,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研究表明,特别是重载交通,使得原路面结构设计中轴载统计产生误差,造成路面实际承受的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急剧增加,路面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及应变大幅度增长,致使沥青路面提前产生疲劳、车辙等破坏,大大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车辆在交叉口的急停不仅会对路面造成冲击,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
面对上述众多的问题,我们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和设备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咨正达交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咨正达交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8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