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三电系统安装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34641.9 | 申请日: | 2015-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5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 发明(设计)人: | 姚晓冬;韩武兵;杨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傅剑舟 |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系统 安装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装配工装,具体为一种电动车三电系统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装配过程中,对现有电动汽车的的电机、电动真空泵、蓄电池系统及其附属部件,一般统称之为三电系统,由于三电系统安装机构结构复杂,牵扯的相关部件和线束较多,导致安装非常繁琐和困难,整个装配效率不高;同时三电系统安装时候,由于现有技术多采用将多个零部件单独安装的方式,整个装配布局不紧凑,导致内部安装空间狭小,安装过程中极易与汽车的其他部件发生磕碰,造成对其他部件表面油漆刮擦或者结构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三电系统安装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三电系统因零部件和线束较多,装配布局不紧凑,装配困难和繁琐,装配效率不高,安装空间小,安装时极易对其他部件刮擦的或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电动车三电系统安装机构,所述电动车包括车架,三电系统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在汽车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支架,支架上模块化集成设有:
电机控制器安装组件,其包括多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顶部设有螺纹段,中间为六棱柱段,底部为支架固定相连的圆台段;
蓄电池安装组件,其包括用于提供限位的蓄电池L型安装挡板和固定蓄电池的倒U型锁紧架,;
真空泵安装组件,其包括多个同轴设有螺纹孔的安装圆台。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至少一条供线束通过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呈一三象限对称设置,所述挡板上垂设有用于固定挡板的弯头,所述弯头上与倒U型锁紧架两侧的固定钩底部的弯钩部相连,所述固定钩的顶部设有螺纹部,通过螺母与锁紧架的顶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一侧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用于固定的通孔或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两端还对称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分设于所述凹槽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多个用于穿过管道或电缆的通孔,所述通孔为圆形或者槽型或者椭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车三电系统安装机构,本机构通过模块化安装设计,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大大缩短了三电系统安装的工时,避免了三电系统在安装时落地和损坏。节省了操作人数,对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安全性、减少劳动强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三电系统安装机构,其包括支架1,支架上模块化集成设有如下部件:
电机控制器安装组件,其包括多个安装柱2,所述安装柱顶部设有螺纹段,中间为六棱柱段,底部为支架固定相连的圆台段;安装时,多个安装柱2的顶部固定有与支架1表面平行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有电机控制器7。通过悬空设置,防止电机控制器受到干扰。
蓄电池安装组件,其包括用于提供限位的蓄电池L型安装挡板3和固定蓄电池的倒U型锁紧架。所述挡板3呈一三象限对称设置,所述挡板3上垂设有用于固定挡板3的弯头301,所述弯头301上与倒U型锁紧架两侧的固定钩401底部的弯钩部相连,所述固定钩401的顶部设有螺纹部,通过螺母与锁紧架的顶板402相连。安装时,一个弯头301与L型安装挡板3焊接固定,另一端的弯头固定在辅助挡板302上,通过辅助挡板302,L型安装挡板3将蓄电池8限制在支架1的表面,同时将固定钩401勾住弯头301,同时顶部通过螺母(为画出)将顶板402顶紧在蓄电池8的顶部,保证蓄电池8在车辆运行时候稳定牢固。同时,顶部挡板为U型槽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46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处理器总成
- 下一篇:纯电动汽车及其前舱布置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