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生鸡油菌的栽培训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0455.0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3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谊忠;王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盛弘景观植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吴丽娜 |
地址: | 212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鸡油菌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野生食用菌的栽培训化领域,尤其是一种野生鸡油菌的栽培 训化方法。
技术背景
鸡油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鸡油菌的子实体。鸡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 之一,有时也叫杏菌、杏黄菌或黄丝菌。鸡油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粗纤维和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营 养成分。性温味甘,有清目利肺、益肠健胃、提神补气的功效。经常食用可治 疗由于缺乏维生素A所引起的皮肤粗糙或干燥症、角膜软化症、眼干涩症、夜盲 症、视力失常、眼炎等疾病。同时,还可以预防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疾 病。另外,据国外临床验证,鸡油菌还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对癌细胞的增长 和扩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鸡油菌作为一种外生菌根真菌,既具有重要的经济 作用,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鸡油菌子实体带有种类较多的真菌和数量庞大的细菌,由于受到菌种培养 技术的制约,鸡油菌引种驯化工作一直没有得到突破性进展,存在菌种污染率 高、生长周期长、工艺复杂的问题,导致其开发利用仅限于野生资源,从而使 得鸡油菌资源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自然生长、自由采集、自发贸易”的状态, 每到采收季节,采菌的人们掠夺式地采集鸡油菌,严重损害了鸡油菌赖以生存、 生长的自然环境,鸡油菌产量逐年减少,在某些区域甚至面临濒危灭绝的境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野生鸡油菌的 栽培训化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污染少、周期短,可以用于仿野生 鸡油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鸡油菌的栽培驯化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S1配置培养料:荞麦粒50%~60%、稻糠10%~15%、豆渣10%~15%、 珍珠岩10%~20%、骨粉5%~10%和石膏粉5%~10%;S2培养料的预处理:配置 上述比例的培养料,将组分中的荞麦粒进行粉碎加工后与其他原料充分搅拌, 加水充分吸湿后,将其堆砌成宽1.2米,高0.6米的料堆;将料堆每天翻堆1~ 3次,在翻堆的过程中加入蒸馏水,保证表面无干料产生;发酵温度为60℃~ 80℃,发酵时间为5~10天;S3培养料的灭菌处理:将发酵好的物料放在烈日 下暴晒3~5天,再放入密闭容器内,通入水蒸气3~5小时,致使密闭容器温 度达到100℃~120℃;S4装袋播种:将灭菌好的培养料传送到无菌室进行装袋, 每袋装5层菌种4层料,菌种和料之间间隔配置,然后将鸡油菌菌种放入后封 袋,最后在袋子的两头各打一个透气孔;S5发菌管理:将各菌袋传送到培养室, 靠地面排放多层,保证菌袋之间的间距为3~5cm,控制菌袋温度为20℃~25℃; S6菌袋覆土:选择阴凉的柞树林中,在柞树林下选择一块土地,将其浇透水后 下挖10~15cm后,去除发好菌的菌袋塑料袋,将其放入坑中,上面覆盖2~3cm 的柞树的落叶,在覆土过程中掺和2%~5%的石灰,盖上薄膜;S7出菌管理:保 证出菌温度在12℃~22℃,每天通风洒水,控制湿度在85%~95%之间;S8采收 管理:将实体菌盖边缘菌环刚开始松动的时候,便开始采收,采收完毕后,清 除料根。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原料配比为荞麦粒50%、稻糠11%、豆 渣10%、珍珠岩15%、骨粉6%和石膏粉8%。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S2中的荞麦粒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目 数为30~50目。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荞麦粒中营养成分的释放。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S4中通气孔的直径为1cm。这样的设计 是为了保证其通风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S5中发菌管理的天数为3个月。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S6中菌袋覆土培养时间为15天。
采用上述原料配比的栽培驯化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污染少、 工艺简单、周期短,可以提高培育成功率,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盛弘景观植物有限公司,未经镇江盛弘景观植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04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赤芝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发芽玉米制备虫草菌丝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