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导波磨轨道维修的波磨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47034.6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8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唐德尧;朱士友;王俊智;龙静;张世钟;胡怡东;樊嘉峰;张中景;黄贵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王翀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6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导 轨道 维修 评价 方法 | ||
一种指导波磨轨道维修的波磨评价方法,将对包含波磨路段的轨道检测参数计算得到的存在波磨路段的波长影响量值L、存在波磨路段的波深影响量值D、存在波磨路段的振动有效值影响量值G、存在波磨路段的波磨路段持续的公里标长度K,按照数量N=int(K/k)+1段的计算式,分割成分段长度k的N段,各段的轮轨作用力影响量值AN,通过轨道波磨综合维修决策函数,计算出轨道各波磨路段的维修决策值W,按照各路段W值的大小决策是否维修;按照各路段W值的大小顺序决定优先级,指导轨道波磨维修;本发明将轨道工程与车辆工程结合进行轨道状态系统工程评估,指导轨道波磨维修,优化维修模式,评估维修效果,可优化轮轨作用力关系、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指导轨道波磨维修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城镇化进程较快,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2.57%,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3%,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4.77%。预测到2020年,全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60%,巨大的人口涌入城市,将意味着公共交通需承担起更多运量。
为此,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率。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路线,规范建设标准,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2014年末,全国22个城市共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173公里,全年客运总量126亿人次,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将达到7000公里,客运量将超过200亿人次。大力发展下,城市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对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运营压力空前巨大,随着线路的延长,列车的增加,运营间隔的缩短,同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固有的小曲线半径、减振扣件使用、频繁制动磨耗、ATO模式运营等特点,造成轨道异常波磨更加突出,具有出现早、范围广、数量多、发展快且采用常规养护维修手段无法根治等特点,给地铁运营安全、服务质量及维修养护等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轨道波磨改变了以往的轮轨作用关系,加剧了轮轨之间的动力学作用,使轮和轨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劣化,给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带来了隐患。列车运行在波磨区段时,将引发列车的异常动态响应,加速了转向架等相关安装部件的机械损伤,增加了列车安全运行的风险;
2)列车通过波磨轨道时所发出的啸叫声已成为轨道交通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部分曲线地段,采取减振措施不但没有起到减振作用,反而加剧了噪声和振动。严重降低了乘客乘车的舒适度,运营服务质量受到影响;
3)增加了运营维修工作量和成本,波磨的出现加剧了轮轨动力作用,加速了列车的损坏,增加了养护维修费用。
没有列车运行,就不会产生轨道波磨,轨道波磨是轮轨作用力下产生的,波磨发生后造成的影响将使轮轨作用力关系持续恶化,从而产生上述影响。
目前,常规轨道波磨的维护手段更多来源于国铁经验,以波深值作为轨道维护维修的衡量标准,该手段可评判轨道波磨的几何形状,但在对轮轨作用力上则无法关联。
实际情况,波磨深度小,其轮轨作用力不一定小,波磨深度大,轮轨作用力不一定大,单纯依据波深值的轨道维护标准,无法有效改善轮轨作用力,给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带来了隐患,降低运营服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指导波磨轨道维修的波磨评价方法,通过所检测得到的轨道波磨条件下所反映的轨道固有参数、轮轨作用力振动参数,分析轨道波磨造成的影响程度,给出对轨道波磨实施维修的优先级顺序;维修完成后,再通过上述参数,评估维修效果,并提出轨道波磨危害程度分析方法、维修指导意见输出方法、维修效果评估方法等一种指导波磨轨道维修的波磨评价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7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