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机器人用电缆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7145.0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0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宋鹏;李斌;刘雄军;王雪松;沙伟;周大亮;戴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17;H01B7/18;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33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机器人 用电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工业机器人用电缆,其特征是结构为:由导体外包裹绝缘层构成线芯;至少两根线芯绞合构成线组;多根线组围绕电缆的轴线绞合构成缆芯,且在电缆的轴线位置设有填充;缆芯外自内而外依次包裹有第一屏蔽防护层、屏蔽层、第二屏蔽防护层和外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机器人用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线芯中:所述导体由多根镀锡铜单丝或多根裸铜单丝绞合而成;所述绝缘层为在导体外挤包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绝缘料构成;绝缘层的厚度不小于0.2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机器人用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缆芯中:各线组绞合的节径比为9~12倍,绞合方向为左;填充为材质为尼龙、涤纶或芳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机器人用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屏蔽防护层和第二屏蔽防护层的材质相同,都是聚四氟乙烯PTFE带;
所述第一、二屏蔽防护层都采用绕包方式把聚四氟乙烯PTFE带包裹在缆芯外,它们的绕包角为40°~45°,且搭盖率不小于25%;
所述屏蔽层采用直径大于0.12mm的镀锡铜丝或裸铜丝编织构成,编织覆盖率不小于90%;
所述外护套是在第二屏蔽防护层外挤包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机器人用电缆,其特征是
所述线芯中,绝缘层的厚度为0.24~0.31mm;
所述缆芯中,各线组绞合的节径比为9~12倍;
所述第一、二屏蔽防护层都采用绕包方式把聚四氟乙烯PTFE带包裹在缆芯外,它们的绕包角为42°~43°,且搭盖率为20~25%;
所述屏蔽层采用直径0.14~0.16mm的镀锡铜丝或裸铜丝编织构成,编织覆盖率为93~96%。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包括:
1)由导体外包裹绝缘层构成线芯;
2)至少两根线芯绞合构成线组;
3)多根线组围绕电缆的轴线绞合构成缆芯,且在电缆的轴线位置设有填充;
4)缆芯外自内而外依次包裹有第一屏蔽防护层、屏蔽层、第二屏蔽防护层和外护套;
所述步骤1)中,导体由多根镀锡铜单丝或多根裸铜单丝绞合而成;所述绝缘层为在导体外挤包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绝缘料构成;绝缘层的厚度不小于0.23mm;
所述步骤3)中,各线组绞合的节径比为9~12倍,绞合方向为左;
所述步骤4)中,所述第一屏蔽防护层和第二屏蔽防护层的材质相同,都是聚四氟乙烯PTFE带;所述第一、二屏蔽防护层都采用绕包方式把聚四氟乙烯PTFE带包裹在缆芯外,它们的绕包角为40°~45°,且搭盖率不小于25%;聚四氟乙烯PTFE带的厚度为0.05~0.1mm;
所述屏蔽层采用直径大于0.12mm的镀锡铜丝或裸铜丝编织构成,编织覆盖率不小于90%;
所述外护套是在第二屏蔽防护层外挤包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材料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71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