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隔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2310.3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5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章结兵;谢凤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锂盾储能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4 | 分类号: | H01M2/14;H01M2/1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1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尼龙改性 隔膜 制备 加热 聚乙烯熔融 混合物 锂电 等离子体 聚乙烯 双向拉伸尼龙 聚乙烯粉末 安全性能 初步拉伸 电晕处理 热收缩率 溶剂混合 吸液保液 氧气环境 成品率 改性膜 均匀度 膜表面 透过性 闭孔 破膜 微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聚乙烯粉末与溶剂混合,得到含聚乙烯的混合物;步骤2,对步骤1中混合物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00‑200℃,形成聚乙烯熔融体,并将加热的聚乙烯熔融体流延至双向初步拉伸的尼龙改性膜表面;步骤3,对尼龙改性膜进行真空干燥;步骤4,在氧气环境下对尼龙改性膜进行等离子体电晕处理;步骤5,再次双向拉伸尼龙改性膜,得到成品。本发明工艺简单合理,成品率高,制备的隔膜具有破膜温度高、热收缩率小、闭孔温度低,吸液保液能力好,透过性和微孔均匀度好,安全性能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隔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重要的绿色能源电池,由于其质量轻、比容量大和安全性的特点,已在移动电源、笔记本电脑、手机、动力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锂离子电池一般由电池外壳(封装材料)、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所组成,隔膜是重要的隔离电池内芯正、负极材料,在电池使用过程中锂离子可自由穿过隔膜实现电池的充放电,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电池厂商对电池隔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锂离子电池的隔膜材料需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化学稳定性和热自闭孔效应等功能。而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技术和生产方法相对落后,难以实现综合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生产,尤其是隔膜的透过性和微孔均匀度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锂电隔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使隔膜的孔隙一致性和均匀性得到改善,提高了隔膜的安全性和锂离子传输效率。
技术方案:一种锂电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乙烯粉末与溶剂混合,得到含聚乙烯的混合物;
步骤2,对步骤1中混合物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00-200℃,形成聚乙烯熔融体,并将加热的聚乙烯熔融体流延至双向初步拉伸的尼龙改性膜表面;
步骤3,对尼龙改性膜进行真空干燥;
步骤4,在氧气环境下对尼龙改性膜进行等离子体电晕处理;
步骤5,再次双向拉伸尼龙改性膜,得到成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1中所述聚乙烯粉末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6,所述溶剂为乙醇、甲苯、三氯乙烯、四氢萘、十氢萘、石油醚、矿物油形成的混合溶剂,所述乙醇在所述溶剂中的质量含量为2%-5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2中双向初步拉伸的尼龙膜纵、横向拉伸比为1.5-2.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尼龙改性膜为尼龙与聚丙烯、聚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混合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5中所述尼龙改性膜二次拉伸,纵、横向拉伸比为1.5-2.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锂电隔膜的厚度为15-50μ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3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50-80℃,真空度为0.05MPa-0.09MPa。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应用尼龙改性膜作为基材,可有效提高破膜温度,高温热收缩率小,在尼龙改性膜表面流延聚乙烯可有效降低隔膜的闭孔温度,对隔膜表面进行氧气环境下的等离子处理可有效提高隔膜的亲电解液性能,尼龙改性膜进行两次拉伸可有效改善隔膜的孔隙大小和均匀性,综合提高了隔膜的安全性和离子传输效率。本发明工艺简单合理,成品率高,制备的隔膜具有破膜温度高、热收缩率小、闭孔温度低,吸液、保液能力好,透过性和微孔均匀度好,安全性能好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锂盾储能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锂盾储能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2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容量高倍率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池盖帽组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