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框焊接系统及其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39601.6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8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燐;谢克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广工大数控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24 | 分类号: | B23K26/24;B23K26/7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框 焊接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门框焊接系统及其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门框的焊接部位主要为:铰框和顶框的连接部位,锁框和顶框的连接部位以及门梁和锁框、顶框的连接部位。如图1和2所示,铰框和顶框的连接部位,锁框和顶框的连接部位均有45度斜接角,而且具有一定的刚性与弹性,人工较难对接,焊接时需要两人辅助对接需要焊接的边缘,接着再人工进行焊接。这样不但会导致焊接速度慢,精度不高,而且大大提高了用工成本和次品率。
而且,目前的焊接系统还存在焊机效率低以及焊接精度低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焊接精度以及焊接效率都比较高的门框焊接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门框焊接系统,该系统包括:
焊接模块,用于对门框进行焊接;
门框夹具模块,用于装夹门框;
控制器,用于控制焊接模块对门框进行焊接以及控制门框夹具模块对门框实现自动装夹;以及
人机交换模块,用于实现操作者与控制器之间的通讯交换;
其中,门框夹具模块包括:
基座;可顺沿基座长度方向滑动的顶框滑台;
位于顶框滑台一侧的铰框滑台;
位于顶框滑台另一侧的锁框滑台;
设置于铰框滑台和锁框滑台之间的门梁滑台,顶框滑台、锁框滑台、铰框滑台以及门梁滑台共同围成一个用于容置待装拼门框的空间;顶框滑台、锁框滑台、铰框滑台以及门梁滑台上均安装有用于固定门框梁的夹具;
用于带动铰框滑台在基座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用于带动锁框滑台在基座的宽度度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安装在基座上用于限定铰框滑台、锁框滑台上的门框梁端部位置的活动限位机构,分别为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
所述焊接模块包括焊接机器人以及安装于焊接机器人上的焊缝检测器,焊缝检测器用于检测门框的尺寸以及焊接情况,并将其获得的相应信息传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焊接机器人对门框实现自动焊接;
所述人机交换模块包括触摸屏,触摸屏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铰框滑台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锁框滑台气缸;在顶框滑台、锁框滑台、铰框滑台以及门梁滑台的底部均安装有滑轨座,滑轨座配合地安装于滑轨上;在顶框滑台和门梁滑台之间安装有顶框滑台气缸,顶框滑台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压紧块。
所述限位机构呈“7”字状,限位机构的竖段铰接于限位安装座中,由活动气缸带动限位机构转动。
所述铰框滑台气缸安装于铰框滑台和锁框滑台之间,铰框滑台气缸的活塞杆与铰框滑台固定连接,带动铰框滑台在基座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锁框滑台气缸安装于锁框滑台的外侧,锁框滑台气缸的活塞杆与锁框滑台固定连接,带动锁框滑台在基座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门框夹具由夹具气缸带动,门框夹具的装夹面与门框的形状相对应。
在顶框滑台和锁框滑台的外侧均设置有安全墙。
门框焊接方法,所述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顶框、锁框、铰框以及门梁安装于对应的门框夹具中,并使得铰框的侧框边贴紧于第一活动挡机构上;
S2、第一活动气缸的活塞杆后缩,第一活动挡机构撤开;然后铰框滑台气缸的活塞杆后缩,拉动铰框滑台向靠近锁框方向移动,门梁和顶框跟随着铰框向靠近锁框方向移动,直到顶框靠近锁框那一端的侧框边到达第二活动挡机构上,铰框滑台气缸停止动作;
S3、顶框滑台气缸的活塞杆前伸,压紧块将顶框滑台锁紧;
S4、第二活动气缸的活塞杆后缩,第二活动挡机构撤开;
S5、锁框滑台气缸的活塞杆前伸,带动锁框滑台前移,锁框便插到顶框的卡口上,并接触到第二活动挡机构,锁框滑台气缸停止动作,完成门框的装拼。
S6、焊接机器人移动,焊缝检测器将获得的门框的尺寸信息传送至控制器中,控制器控制焊接机器人对门框进行焊接,完成初步焊接;
S7、初步焊接完成后,焊接机器人带动焊缝检测器对焊缝进行检测,如焊接不符合要求,则焊接机器人对焊缝进行补焊,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广工大数控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广工大数控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9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