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电保护器件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94419.3 | 申请日: | 2015-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5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金炵岐;刘俊瑞;朴奎焕;宣贵男;柳在洙;李承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莫泰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5F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浦彩华;武晨燕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触电 保护 器件 具有 便携式 电子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触电保护器件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本发明例示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器件配置于电子装置的人体可接触的导体和内置回路部之间,上述触电保护器件包括:烧体,层叠有多个薄片层;触电保护部,包括至少一对内部电极及空隙,上述至少一对内部电极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于上述烧体的内部,上述空隙形成于上述内部电极之间;以及至少一个电容层,使得从上述导体流入的通信信号通过,当从上述导体流入静电时,不受绝缘破坏而使上述静电通过,阻断从上述回路部的接地部流入的外部电源的泄漏电流,并满足以下公式,使得从上述导体流入的通信信号通过:Vbr>Vin,其中,Vbr为上述触电保护部的击穿电压,Vin为上述电子装置的外部电源的额定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电保护器件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可从基于电源的泄漏电流中保护使用人员,并且可从外部静电保护内部回路,使传输的通信信号的衰减最小化的触电保护器件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审美性和坚固性,便携式电子装置更多使用金属材质的外壳。
然而,这种金属材质的外壳由于其材质的特性而具有优秀的导电性,因此可通过特定器件或根据部位来在外置外壳和内置回路部之间形成有电路径。尤其,随着金属外壳和回路部形成环,在通过如外部的露出面积大的金属外壳等导体来瞬间流入具有高电压的静电的情况下,可破损IC等回路部,因此需要解决这种问题的对策。
另一方面,这种便携式电子装置通常使用充电器来对电池进行充电。这种充电器利用直流电(DC)电源对外部的交流电(AC)电源进行整流之后,重新通过变压器变换为适合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低直流电电源。其中,为了强化变压器的电绝缘性,在变压器的两端设置由电容器构成的Y电容(Y-CAP)。
然而,如非正版充电器等Y电容不具有正规特性的情况下,直流电电源无法被Y电容充分切断,尤其,可因交流电电源而发生泄漏电流,且这种泄漏电流可沿着回路的接地部来传播。
这种泄漏电流可向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置外壳等人体可接触的导体传递,因此,最终会给使用人员带来麻麻的不愉快的感觉,并且在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人员可因触电而受到致命伤。
因此,如利用金属外壳的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装置需要从上述泄漏电流中保护使用人员的方案。
另一方面,具有上述金属材质的外壳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正处于随着多功能化,按不同的功能来设置多个天线,其中,至少一部分为内置型天线,配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置外壳或将金属外壳本身用作天线的趋势。
在此情况下,需要连接天线和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内部回路,但此时,需要以无衰减的方式向内部回路顺畅地传输通信信号。
然而,如上所述,在为了有效地传输通信信号而增加相应器件的电容的情况下,存在因外部的静电而受到绝缘破坏而使相应器件受损的问题。
进而,如上所述,由于相互相反的效果,很难体现用于阻断基于外部电源的泄漏电流的高击穿电压和用于传输通信信号的高容量电容。因此,需要可以从静电中进行保护,阻断泄漏电流,并体现高电容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从基于静电或外部电源的泄漏电流中保护内部回路和/或使用人员,使传输的通信信号的衰减最小化的触电保护器件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配置于电子装置的人体可接触的导体和内置回路部之间的触电保护器件,上述触电保护器件包括:烧体,层叠有多个薄片层;触电保护部,包括至少一对内部电极及空隙,上述至少一对内部电极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于上述烧体的内部,上述空隙形成于上述内部电极之间;以及至少一个电容层,使得从上述导体流入的通信信号通过,当从上述导体流入静电时,不受绝缘破坏而使上述静电通过,阻断从上述回路部的接地部流入的外部电源的泄漏电流,并满足以下公式,使得从上述导体流入的通信信号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莫泰克有限公司,未经阿莫泰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44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