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沃替西汀的新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63700.0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7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粟勇;赵国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全德众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95/096 | 分类号: | C07D295/0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沃替西汀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新型抗抑郁药物沃替西汀的新合成方法。
技术背景
沃替西汀(Vortioxetine)商品名为Brintellix,化学名为:1-[2-(2,4-二甲基苯基硫烷基)-苯基]哌嗪,其结构式为:
是由日本武田药品公司(TakedaPharmaceutical)丹麦灵北制药公司(Lundbeck)研发的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2013年9月该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上市批准,此外,2013年12月27日,Brintellix(vortioxetine)在欧盟也获得了最终批准,在我国该药的进口注册申请氢溴酸沃赛汀片也于2014年6月递交到国家局药审中心。
该药被认为通过2种作用机制的联合发挥作用:受体活性调节和再摄取抑制。体外研究表明,沃替西汀是5-HT3和5-HT7受体拮抗剂、5-HT1B受体部分激动剂、5-HT1A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抑制剂。体内非临床研究表明,沃替西汀能增强大脑特定区域神经递质——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组胺的水平,用于治疗成人重性抑郁障碍。
目前文献报道的沃替西汀合成路线主要有如下几条:
路线1:WO2003029232:
路线2:WO2003029232
路线1和路线2为原研厂商灵北制药报道的专利合成路线,以2,4-二甲基苯硫酚、邻溴碘苯为起始原料合成出2-(2,4-二甲基苯基硫基)溴苯,然后再与单Boc保护的哌嗪发生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得到带有保护基的沃替西汀,另一条路线采用带保护的哌嗪与邻溴碘苯反应,再与2,4-二甲基苯硫酚反应获得带有保护基的沃替西汀。两条路线只是反应顺序不同,其中哌嗪基的保护和脱保护增加了工艺步骤,也增加了工艺的总成本。
路线3:CN02819025
路线3长达5步,操作复杂,成本高;需要使用到毒性较大的硼烷,不利于车间大生产,该路线不适合用于商业化生产沃替西汀。
路线4:WO2007144005
路线5:WO201302573
路线4与路线5均采用的一锅法反应,将三个起始原料直接加入同一催化反应体系中,直接反应得到沃替西汀。
这两条改进的路线与原研公司早期申请的的方法相比,由原来的两到三步反应减为一步反应,大幅度缩短反应周期,缺点容易产生更多的副反应杂质,这些杂质与沃替西汀结构相近,纯化困难,终产品难以达到药用要求,同时也会导致收率的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沃替西汀的制备新工艺,该工艺路线短,不涉及到苛刻的反应条件及贵金属原料的使用,工艺成本低,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业生产。
1.本发明沃替西汀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将式2,4-二甲基苯硫酚(化合物A)与化合物2-溴碘苯(化合物B)在卤化亚铜、配体及碱存在下进行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C;步骤二,化合物C与哌嗪在卤化亚铜、配体及碱存在下反应得到沃替西汀,反应路线如下:
X=Cl、Br、I
Ligand=2-乙酰环己酮、2-异丙酰环己酮、2-环己酮甲酸乙酯
2.所述的沃替西汀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与二所述的碱为叔丁醇钾、叔丁醇钠、乙醇钠、甲醇钠、碳酸钾、碳酸铯、碳酸钠、磷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条件为碳酸钾。
3.所述的沃替西汀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与二所用的卤化亚铜为氯化亚铜、溴化亚铜、碘化亚铜。优选条件为碘化亚铜。
4.所述的沃替西汀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与二所用的配体为2-乙酰环己酮、2-异丙酰环己酮、2-环己酮甲酸乙酯。优选条件为2-乙酰环己酮。
5.所述的沃替西汀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反应物2,4-二甲基苯硫酚(化合物A):2-溴碘苯(化合物B):卤化亚铜:手性配体:碱的摩尔比例为1:0.8~1.2:0.05~0.25:0.1~0.5:2.0~4.5。优选条件为1:0.8:0.2:0.4:2。
6.所述的沃替西汀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反应温度为50~100℃。优选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全德众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全德众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3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