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面水泥混凝土内养生水分迁移轨迹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44593.7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9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申爱琴;吕政桦;覃潇;郭寅川;樊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水泥 混凝土 养生 水分 迁移 轨迹 测试 方法 | ||
1.一种路面水泥混凝土内养生水分迁移轨迹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置于水泥混凝土试模的中心位置,再在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的周围选择若干测试点,并在各测试点的位置安装湿度传感器,然后将水泥混凝土注满水泥混凝土试模,在不同龄期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各测试点上水泥混凝土的湿度信息,再根据不同龄期各测试点上水泥混凝土的湿度信息建立湿度-距离-时间模型;
2)获取荧光示踪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迁移信息,然后根据荧光示踪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迁移信息以及步骤1)得到的湿度-距离-时间模型得养生水分在路面水泥混凝土中的迁移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水泥混凝土内养生水分迁移轨迹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
a)将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置于无纺布茶袋中,再焊接制作立体铁丝支架(2),并将铁丝的一端固定于无纺布茶袋的上部,铁丝的另一端固定于立体铁丝支架(2)的顶部,然后将立体铁丝支架(2)水平放置到水泥混凝土试模内;
b)以无纺布茶袋为圆心,在无纺布茶袋的周围选取测试点,然后在各测试点的位置安装湿度传感器;
c)将水泥混凝土浇注至水泥混凝土试模的顶部,使水泥混凝土完全包裹无纺布茶袋,并成型为第一棱柱体试件(1);
d)在不同龄期时通过湿度传感器记录各测试点的湿度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湿度信息建立湿度-距离-时间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水泥混凝土内养生水分迁移轨迹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
e)重复3次步骤a)、b)及c),得四个第一棱柱体试件(1),然后在不同龄期时将四个第一棱柱体试件(1)以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为中心切开,采用微观观测方法对荧光示踪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迁移路径进行观测,得不同龄期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所释水分的迁移信息;
f)根据步骤e)得到的不同龄期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所释水分的迁移信息以及步骤1)得到的湿度-距离-时间模型得路面水泥混凝土内养生水分的迁移轨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水泥混凝土内养生水分迁移轨迹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混凝土试模内部的长度、宽度及高度均为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水泥混凝土内养生水分迁移轨迹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立体铁丝支架的高度为水泥混凝土试模的高度的1/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水泥混凝土内养生水分迁移轨迹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点的数目为9个,其中,第一个测试点(41)及第二个测试点(42)位于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的外壁上,第三个测试点(43)、第四个测试点(44)、第五个测试点(45)及第六个测试点(46)与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的间距均为1.5cm,且第三个测试点(43)、第四个测试点(44)、第五个测试点(45)及第六个测试点(46)均匀分布在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的周围,第七个测试点(47)及第八个测试点(48)分别位于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的两侧,且第七个测试点(47)及第八个测试点(48)与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之间的间距均为3cm,第九个测试点(49)位于相邻两个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水泥混凝土内养生水分迁移轨迹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湿度传感器及用于连接湿度传感器与外接设备的导线均位于布线管中,其中,布线管的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湿度传感器的探头穿过所述通孔伸出至对应测试点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水泥混凝土内养生水分迁移轨迹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重复3次步骤a)、b)及c),得四个第一棱柱体试件(1),再给将石蜡涂覆在各第一棱柱体试件(1)的表面,然后在不同龄期时将四个第一棱柱体试件(1)以含有荧光示踪剂的饱水超吸水性聚合物凝胶体为中心切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45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