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尼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9005.2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缪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长安曙光手套厂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23/06;C08L23/12;C08L25/14;C08K13/04;C08K7/06;C08K3/08;C08K3/28;C08K3/38;C08K5/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4177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尼龙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尼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导电塑料广泛应用于半导体、防静电材料、导电性材料等领域,可分为结构型和填充型。结构型导电塑料是高聚物本身或经掺杂之后具有导电性的材料,而填充型导电塑料是本身不具有导电性,但通过加入导电性填充物获得导电性的材料,它是由电绝缘性能较好的合成树脂、塑料和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填料及其它添加剂通过混炼造粒,并采用注射、压塑或挤出成型等方法制得。目前90%以上导电塑料属于复合型。
CN102516750A公开了导电尼龙,按质量份配比组成为:尼龙50~100份,黄铜纤维10~20份,铝粉5~10份和聚丙烯15~20份。所述铝粉为10份,聚丙烯为15份为优化组合。所述黄铜纤维优选10份。该发明提供的导电尼龙弹性模量大,热变形温度高,导热系数为普通尼龙的2~3倍,体积电阻率达10-1Ω·m以下。但是,该发明的尼龙的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差,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已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导电尼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尼龙,其按重量份数主要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本发明利用特定含量的铝粉黄铜纤维以及氮化硼和氮化铝的配合,使得到的导电尼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
所述聚乙烯的含量例如为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或19份。
所述聚丙烯的含量例如为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或19份。
所述黄铜纤维的含量例如为26份、27份、28份或29份。
所述铝粉的含量例如为1份、2份、3份或4份。
所述氮化铝的含量例如为1份、2份、3份或4份。
所述氮化硼的含量例如为1份、2份、3份或4份。
优选地,一种导电尼龙,其按重量份数主要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导电尼龙还包括相容剂、抗氧剂或润滑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的相容剂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水甘油酯(SAG)。
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1010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按质量比1:2的复配物。
所述润滑剂为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TAF)或季戊四醇硬脂酸酯(PETS)。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导电尼龙的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各原料混合,然后经挤出机挤出,造粒,得到导电尼龙。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导电尼龙在电子电器行业中的应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聚由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尼龙、聚乙烯和聚丙烯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及特定含量的铝粉和黄铜纤维的配合,使得到的导电尼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所述导热材料导热系数为1.2W/m﹒k及以上,体积电阻率达10-1Ω·m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导电尼龙,其按重量份数主要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实施例2
一种导电尼龙,其按重量份数主要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实施例3
一种导电尼龙,其按重量份数主要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对比例1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除黄铜纤维含量为24份。
对比例2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除黄铜纤维含量为31份。
对比例3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除铝粉含量为6份。
对比例4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除铝粉含量为0.5份。
对比例5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除不含有氮化铝,氮化硼含量为2份。
对比例6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除不含有氮化硼,氮化铝含量为2份。
对比例7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除不含有铝粉,黄铜纤维含量为26份。
对比例8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除不含有黄铜纤维,铝粉为2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长安曙光手套厂,未经无锡市长安曙光手套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9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