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脱氮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24539.6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2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贾燕子;聂红;杨清河;董凯;戴立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88 | 分类号: | B01J23/888;B01J32/00;B01J21/06;B01J21/08;B01J37/02;B01J37/08;C10G4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脱氮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活性金属组分和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是由以下方法制得,该方法包括:将经过水热处理的载体重复地依次进行浸渍和干燥,并将最后一次得到的干燥产物进行焙烧。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加氢脱氮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加氢脱氮催化剂,在重油加氢处理中,能够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和残炭脱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脱氮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重油加氢技术在原油劣质化和产品清洁化双重推动下,正逐渐成为炼油厂最主要的重油加工手段之一,而固定床重油加氢技术则是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重油加氢技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重油加氢装置大多以沙特、伊朗等中东高硫重油为主要原料,但今后几年中国石化的一些沿江炼厂及中国石油华北分公司等将陆续建设重油加氢装置,主要以胜利管输原油或华北原油等低硫高氮重油为原料。与中东高硫重油相比较,该类重油原料的特点:硫含量较低(0.2%~2.5%),氮含量高(0.3%~0.7%)。与中东高硫低氮重油相比,低硫高氮重油中的含氮化合物难以加氢转化的同时残炭转化率低。加氢重油中的氮化物和残炭值的增加对下游催化裂化装置会产生不利影响,不仅使催化裂化催化剂活性降低,而且使产品分布变差。因此,有必要开发活性更高的加氢脱氮催化剂,提高该类重油的加氢脱氮率和脱残炭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较好的脱氮活性和残炭脱除活性的加氢脱氮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脱氮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活性金属组分和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其中,所述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是由以下方法制得,该方法包括:将经过水热处理的载体重复地依次进行浸渍和干燥,并将最后一次得到的干燥产物进行焙烧,其中,每次浸渍过程中所用的浸渍液含有提供相同或不同酸性助剂化合物,重复的次数n≥2,且当n≥3时,在从第2次浸渍到第n-1次浸渍的过程中,每一次浸渍后干燥的温度比相邻的前一次浸渍后干燥的温度高20-150℃,每一次浸渍后干燥的时间比相邻的前一次浸渍后干燥的时间长1-10小时;以及,
所述活性金属组分沿着所述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的径向方向呈分层分布,核层的活性金属组分为Ni和W,壳层的活性金属组分为Mo与选自Ni和/或Co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加氢脱氮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a)将所述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进行水热处理,然后将水热处理后的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在酸性的含有钼化合物与镍化合物和/或钴化合物的组合的第一溶液中进行浸渍,然而进行干燥;
(b)将步骤(a)干燥后的载体在碱性的含有镍化合物和钨化合物的第二溶液中进行浸渍,然后进行干燥和焙烧。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加氢脱氮催化剂在重油加氢处理中的应用。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加氢脱氮催化剂,在重油加氢处理中,能够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和残炭脱除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脱氮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活性金属组分和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其中,所述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是由以下方法制得,该方法包括:将经过水热处理的载体重复地依次进行浸渍和干燥,并将最后一次得到的干燥产物进行焙烧,其中,每次浸渍过程中所用的浸渍液含有提供相同或不同酸性助剂化合物,重复的次数n≥2,且当n≥3时,在从第2次浸渍到第n-1次浸渍的过程中,每一次浸渍后干燥的温度比相邻的前一次浸渍后干燥的温度高20-150℃,每一次浸渍后干燥的时间比相邻的前一次浸渍后干燥的时间长1-10小时;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45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约型智能光伏预装式变电站
- 下一篇:一种加氢脱氮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