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器异味泄露检测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22818.9 | 申请日: | 2015-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6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君;陈大千;王刚;孟庆胜;高晓宇;张君;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明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G01N27/66 |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高军宝 |
| 地址: | 271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异味 泄露 检测 机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异味泄露检测机构。
二、背景技术
目前,五加仑/三加仑桶都是重复使用,在这些回收的空桶中,可能存在汽油、苯、发酵果汁、异丙醇等带挥发性气味的物质,同时回收桶也可能存在破损等泄漏情况,因此需要对容器进行在线异味和泄漏检测。目前大部分厂家是在拔盖机后对空桶进行人工检测。总所周知,由工人的鼻子和眼睛对空桶进行异味和泄漏检测速度慢、精度低、可重复性差,并且准确性得不到保证,漏检率高,对产品品质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容器异味泄露检测机构,能够快速精确的检测容器的泄露情况。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容器异味泄露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机构外壳,设置在输送带的上部,外壳内部设有检测腔体、充气管、抽气管和至少1个夹持机构,所述的每个夹持机构分别与1个容器相对应,所述的夹持机构与计算机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腔体设置两个,抽气管的出气口分别与两个腔体连接,一个检测腔体内装有压力传感器,另一个检测腔体内装有异味传感器。
本发明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底座和固定爪,所述的固定底座固定在输送带上,随输送带一起运动,固定爪可上下活动,与容器顶部相扣合。
本发明所述的充气管一端与气泵连接,另一端与容器口相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进桶:待检测桶由输送带传送到设备;
夹持和下压:当待检测桶到达设定位置后,夹持机构把容器夹持住,检测探头往下压住容器口。
抽气:抽气系统把桶内的空气抽入检测腔体,用于检测异味泄露情况:
充气:打开进气阀门,往桶内充入定量高压气体,待充满后,打开抽气管阀门,与压力检测腔体相通。
信号采集:气味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分别接收模拟量信号,并实时传输给处理器。
信号处理: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判断出该容器是否有异味和泄露。
电子鼻主要由气味取样操作器、气体传感器阵列和信号处理系统三种功能器件组成。
本发明可检的异味包括:
含碳的有机物:
芳香类:含有苯环的系列化合物,比如:苯,甲苯,萘等等。
酮类和醛类:含有C=O键的化合物。比如:丙酮,等等
氨和胺类:含N的碳氢化合物。比如二甲基胺等等。
卤代烃类:硫代烃类:
不饱和烃类:烯烃等等
醇类。
本发明气压传感器可以根据判断桶内气压的变化趋势,判断桶是否存在泄漏。
不含碳的无机气体:氨、砷、硒等,溴和碘类等等:传感器的最大分辨精度达20ppb,一般1ppm以上可检出。
泄漏检测:大于1mm的孔。
检测速度:同时检测泄漏和异味,设备额定速度达1200桶/小时,只检测异味,设备额定速度为2200桶/小时。
本发明设备能适用于五加仑、三加仑等装水容器的检测,也能适应于其他生产线上常用的容器在线检测,本发明分为泄漏检测和异味检测两大功能,两个功能相互独立,既能单独拆分使用,又能组合。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容器异味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容器异味检测机构后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容器异味泄露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机构外壳,设置在输送带4的上部,外壳内部设有检测腔体1、充气管、抽气管和至少1个夹持机构,所述的每个夹持机构分别与1个容器相对应,所述的夹持机构与计算机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腔体1设置两个,抽气管的出气口分别与两个腔体连接,一个检测腔体内装有压力传感器,另一个检测腔体内装有异味传感器。
本发明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底座2和固定爪3,所述的固定底座2固定在输送带4上,随输送带4一起运动,固定爪3可上下活动,与容器顶部相扣合。
本发明所述的充气管一端与气泵连接,另一端与容器口相连接。
电子鼻主要由气味取样操作器、气体传感器阵列和信号处理系统三种功能器件组成。
本发明所述的传感器采用电子鼻和异味传感器本发明电子鼻识别气味的主要机理是在阵列中的每个传感器对被测气体都有不同的灵敏度,整个传感器阵列对不同气体的响应图案的区别,根据传感器的响应图案来识别气味合格桶剔除出生产线。本发明采用光离子气体传感器,由紫外灯光源和离子室等主要部分构成,在离子室有正负电极,形成电场,待测气体在紫外灯的照射下离子化,生成正负离子,在电极间形成电流,经放大输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明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明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28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