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轨道交通列车驾驶人员驾驶适应性复检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2587.3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2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叶龙;郭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8 | 分类号: | A61B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列车 驾驶 人员 适应性 复检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列车驾驶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进行驾驶适应性复检的装置及其复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对轨道交通列车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的需求也相应地越来越大。通常,轨道交通列车包括铁路机车、动车组、大型养路机械、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等。但是,与对普通机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进行年检或其他复检复查不同的是,出于场地、设备、时间、安全性及成本、费用等方面的考虑,不可能让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直接驾驶真正的轨道交通列车进行实地检查。因此,设计专门针对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的复检装置和方法或仿真复检装置以复检其驾驶适应性进行包括年检、季检、月检在内的周期性或按需的不定期复检尤为重要。
实践表明,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应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是能够准确感知或掌握其所驾驶的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速度,也就是说驾驶人员需要能够不依靠或借助任何设备而单凭自身的感觉就得直接判断或预估出此时此刻列车行驶的速度。即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需要具备很高的对速度预测或感知感应的能力。具备上述能力,才能在驾驶列车这种比汽车等普通机动车体量大很多的交通工具时熟练地把握加速或减速、制动、鸣笛、开关灯、与调度联络、与途经站段联络等操作的时机等。而随着驾驶人员年龄的增长,其相应的能力可能会受生理或心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而现有技术中需要但目前还没有能够对驾驶人员所需的上述能力进行复检的装置和方法,即对驾驶适应性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和素质中的速度预测能力进行复检的装置。而且该装置还应当操作简便又能逼真、客观、准确、有效地反应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的实际能力或水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轨道交通列车驾驶人员驾驶适应性复检的装置,包括:隧道模型;轨道交通列车模型,所述轨道交通列车模型沿所述隧道模型行驶;遮挡物模型,所述遮挡物模型遮挡所述隧道模型的一部分;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响应所述驾驶人员的操作而产生输入信号Ix,其中x=1,2,…n;以及计时构件,所述计时构件记录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时间tx。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对轨道交通列车驾驶人员驾驶适应性复检的方法,包括:轨道交通列车模型沿隧道模型行驶;操作构件响应于所述驾驶人员的操作而在时间tx产生输入信号,其中x=1,2,…n;当所述轨道交通列车模型的最前端被遮挡物模型覆盖时,计时构件记录时间tx。
本发明的仿真复检装置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出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进行复检以检查其对轨道交通列车的速度的感知能力,即在驾驶过程中对瞬时行驶速度的预测或感知的能力。另外,本新型的复检装置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不需占用大量空间,能够实现一次同时对多名驾驶人员的复检。
附图说明
附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对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进行驾驶适应性复检的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附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对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进行驾驶适应性复检的部分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参考附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对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进行驾驶适应性复检的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用于对轨道交通列车的驾驶人员进行复检的装置100主要包括:隧道模型101、轨道交通列车模型102、遮挡物模型103、操作构件104和计时构件105。
从驾驶人员的视角,隧道模型101优选地在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轨道交通列车模型102用于沿所述隧道模型101行驶。轨道交通列车模型102可沿所述隧道模型101匀速或变速行驶。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轨道交通列车模型在1.04秒至2.08秒内行驶完所述隧道模型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25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T图像的获得方法、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情绪监控及辅助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