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酱渣粗脂肪共轭改性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89188.X | 申请日: | 2015-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3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阎杰;林海琳;肖爱平;何海芬;景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1C3/00 | 分类号: | C11C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 地址: | 5102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共轭 粗脂肪 酱渣 改性 油脂过氧化 脱色 共轭转化 过氧化 再利用 降酸 酸价 回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酱渣粗脂肪共轭改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酱渣粗脂肪为原料,经过降酸价、降过氧化值、脱色和共轭转化,即得共轭油脂。本发明的一种酱渣粗脂肪共轭改性的方法,具有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共轭转化率高,得到的共轭油脂过氧化值低、酸价低、颜色浅、纯度高。该方法实现了酱渣中粗脂肪的回收再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酱渣粗脂肪共轭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酱渣,是指制作酱油后的残渣,是酱油生产的主要副产物。而以酱渣为原料制得的脂肪,即为酱渣粗脂肪。酱渣粗脂肪通常酸价高,在50mgKOH/g以上,色泽深,呈深褐色。粗脂肪的氧化程度各异,与新鲜酱渣的贮存环境、储存时间以及制取粗脂肪的工艺有关。通常,新鲜酱渣水分含量高达75%~80%,在制备粗脂肪过程中,为了除水,常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但如果酱渣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接触空气,那么,所获得粗脂肪过氧化值高。反之,如果酱渣在处理过程中,温度低,或者高温短时,或者不接触空气,那么所获粗脂肪过氧化值低。
目前,用于共轭反应的原料油脂,只要是满足国家标准的,无论是动物脂,还是植物油,通常酸价低,过氧化值低,色泽浅。而酱渣粗脂肪,酸价高达50mgKOH/g,色泽为深褐色,且由于制备工艺不同,过氧化值也存在很大差异,低至7.5mmol/kg,高达70mmol/kg,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酱渣粗脂肪共轭改性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酱渣粗脂肪共轭改性的方法,以酱渣粗脂肪为原料,经过降酸价、降过氧化值、脱色和共轭转化得到共轭油脂。
一种酱渣粗脂肪共轭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降酸价:将酱渣粗脂肪与H2SO4和CH3OH混合,50~65℃下进行10~30分钟甲酯化反应,将酱渣粗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转变为脂肪酸甲酯;
2)降过氧化值:加入二氯化锡,室温反应30~50分钟;
3)脱色:加入活性炭混合,70~80℃脱色30~60分钟;
4)共轭转化: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共轭转化催化剂,160~190℃下搅拌反应2~4小时,即得共轭油脂。
步骤1)中酱渣粗脂肪、CH3OH和H2SO4的质量比为1:(0.3~0.8):(0.02~0.05)。
步骤2)中二氯化锡的添加量为酱渣粗脂肪质量的0~0.8%。
步骤2)中的降过氧化值操作,将酱渣的过氧化值降到了15mmol/kg以下,过氧化值低于15mmol/kg的酱渣,可以省略步骤2)的操作。
步骤3)中活性炭的添加量为酱渣粗脂肪质量的1%~10%。
步骤4)中的共轭转化催化剂为碘单质,碘单质的添加量为酱渣粗脂肪质量的0.1%~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酱渣粗脂肪共轭改性的方法,具有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共轭转化率高,得到的共轭油脂过氧化值低、酸价低、颜色浅、纯度高。该方法实现了酱渣中粗脂肪的回收再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 酸价与共轭转化率关系图。
图2 过氧化值与共轭转化率关系图。
图3 实施例1中制备的共轭油脂的1H NM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未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91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