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物质秸秆制备肥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7746.0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7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唐靖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清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99/00 | 分类号: | F23C99/00;F23K1/00;F22B1/18;F23J15/08;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生物 秸秆 制备 肥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源利用与农业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生物质秸秆制备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的逐年减少,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而提高粮食单产则成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化肥是我国粮食增产的基本保障,它们作为为植物提供养分而人工合成的物料,不但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也关系到矿产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化肥的合理生产与科学消费是提高养分资源效率、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优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受发展程度、资源状况等因素影响,世界各国生产化肥的品种结构差别很大,总的趋势是尿素、磷酸铵和氯化钾等高浓度肥料产量都有所增加,而硫酸铵、硫酸钾、重过磷酸钙、过磷酸钙等传统肥料在多数国家产量降低。与世界不同,我国化肥工业结合我国国情,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国氮肥工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并且开发出了适于中小型企业生产的氮肥品种:碳酸氢铵。1958年我国开始建立以生产碳酸氢铵为主的小型氮肥厂,1980年以来一直占我国氮肥产量的一半以上。由于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特别适合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但是,碳酸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加入WTO,这些小型企业在我国氮肥生产中的比例越来越低。我国磷肥工业的发展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优先发展了低浓度磷肥,是世界上唯一大规模生产钙镁磷肥的国家。我国在40年代后期就开展了钙镁磷肥的研制,直到1957年~1958年间,由于突破了设备腐蚀的技术难关,才开始大规模生产。低浓度磷肥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优点,首先是符合我国磷矿资源特点。我国磷矿品位较低,低浓度磷肥的生产可以利用低品位磷矿,相对增加了我国磷矿资源的利用潜力。
要在国际竞争中生存,我们必须大力提高中国化肥产业的技术含量。短期内,可以通过大力推行新型实用技术。例如在氮肥行业中推广新型煤气化技术、新型净化技术、新型大型装置成套技术;在磷肥行业开发低品位矿利用技术,发展高浓度磷复肥,提高磷资源利用率;在钾肥行业,开发盐湖卤水直接提取硫酸钾技术。长期内通过官、产、学、研大联合,集中各方面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构筑和完善化肥产业的技术创新平台,构建起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具有雄厚实力的、运作机制良好的创新平台,从而与产业的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以支持中国化肥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有力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化肥产业存在着严重的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依靠国内现有的条件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化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然难度较大。对此。我们不妨可以考虑利用国外的资源来发展中国的化肥产业。由于国内近几年化肥产业发展势头很猛。在某些化肥品种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化肥产品急需走出国门;另一方面.中国周边的大多数国家受条件所限,需要从国外进口化肥来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亚洲地区是世界上化肥消费最大的地区,对此,我们必须发挥好自己的地缘优势,把亚洲的这些国家作为中国化肥出口的主战场。在巩固好已有的亚洲市场基础上.再逐步扩大自己的贸易对象,不断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长期以来,虽然政府对中国化肥产业的发展比较重视,但化肥产业的生存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尽管国家对化肥销售的垄断已经被打破.但化肥销售的主体仍是供销社,而且围绕化肥产业的其它的垄断依然在继续。天然气、石油、煤炭、电力、铁路运输等等在中国无一不是垄断部门,这些垄断部门为了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它们具有随意涨价的动力和能力,原材料价格高是中国化肥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国家应从源头人手,降低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重油的生产成本、煤的开采与运输成本等等,以缩小中国与化肥强国的差距。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最终导致化肥产品的价格上涨,国家不应该简单地出于保护农业的利益而对化肥产品加以限价,把涨价的负担完全由化肥产业来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清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清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7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