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用半主动式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60643.3 | 申请日: | 2015-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1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郑钰馨;华滨滨;李梦如;卜王辉;朱文翔;奚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13/26;F16F7/01;F16F6/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主动 电磁 颗粒 阻尼 减振器 | ||
1.轨道车辆用半主动式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耐磨金属隔层、电磁线圈、减振颗粒和圆弹簧,所述外壳垂直布置,其内采用分层式结构,自上而下布置有若干耐磨金属隔层,上下相邻的耐磨金属隔层之间设有间隙,所述耐磨金属隔层空腔内布置有减振颗粒,耐磨金属隔层外部安装有电磁线圈,外壳一端通过扣环固结在上接头上,另一端与下接头焊接;外壳的外壁上压制有圆弹簧;通过减振颗粒之间以及减振颗粒与耐磨金属隔层内壁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阻尼效应,快速衰减从车轮向构架上振动的传递,并在不同方向中都有减振效果,同时根据运行线路的变化改变电磁线圈通电磁场大小,进而改变减振器阻尼值,实现阻尼效果的半自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半主动式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或下接头上设有橡胶球铰,所述橡胶球铰通过预压缩的方式压入上接头或下接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半主动式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将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范围为0.01A-10A,使得阻尼大小可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列车用被动式颗粒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颗粒采用电磁材料,其具体种类、数量和大小等属性可以根据不同车辆实情放置,每个耐金属隔层空腔内,减振颗粒数量占空腔体积的50-80%,其直径大小为0.1mm-25mm,产生不同的阻尼范围,使其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半主动式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圆弹簧的弹簧参数和一系轴箱弹簧参数配合,不仅可适度减小一次轴箱弹簧刚度,又可增加整个转向架的稳定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半主动式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上接头采用圆形限位柱,限制外壳径向窜动,使其轴向位移量控制在0-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半主动式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金属隔层和外壳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半主动式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嵌于耐磨金属隔层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半主动式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与上接头连接处设有橡胶减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064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处理器调节缓冲级数的多级缓冲器
- 下一篇:双向阻尼可调减震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