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活性炭吸附性提高沥青路面对汽车尾气降解效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9065.9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0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许涛;方博文;李国芬;王宏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B01J21/18;B01D53/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活性炭 吸附性 提高 沥青路面 汽车尾气 降解 效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于利用活性炭的多孔高吸附性能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提高沥青路面对汽车尾气降解效果的方法,属于汽车尾气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尾气问题也日趋严峻。研究者们对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相关工作也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措施应用于尾气净化上,但机动车尾气污染仍然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各种各样的尾气净化技术有其局限性。近年来,纳米光催化技术发展迅速,几乎能降解所有的污染物,并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二次污染少等突出的优点,因此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开发应用发展很快,道路工作研究者们考虑从汽车的载体-路面入手,开发一种新型的可降解汽车尾气的路面材料,以路面为载体,降解汽车尾气。到目前为止,这项新技术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证实了其应用的可行性。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对实际测试路段的分析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日本,已经将可降解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成分的沥青混合料研究作为开发一种新型的路面材料提上了研究日程。沥青路面作为我国公路、城市道路和机场道面的主要铺装形式,这种新型光催化材料可利用沥青路面为载体通过添加到沥青混合料的方式形成光催化环保路面,以达到吸附、降解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的目的。
但是,将TiO2作为光降解材料应用于沥青路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首先,由于TiO2光催化剂自身对污染物的吸附性差,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难以富集,致使污染物分子与TiO2分子碰撞减少,光催化效应发挥不完全,光降解效率低;其次,纳米TiO2的比表面积大,比表面能高,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由于范德华力和库仑力的存在促使表面粒子相互依靠,形成硬团聚和软团聚,导致纳米TiO2在沥青混合料中分散性较差,致使纳米TiO2失去应有的功能和物理性质,在降解污染物时,催化效果较差;最后,由于沥青表现出亲油憎水性,与无机TiO2的亲水憎油性相冲突,如直接提高TiO2负载量,会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所以,考虑如何提高沥青路面负载的TiO2光催化性能的同时不严重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研究者开始致力于结合物理吸附和化学降解作用,将催化剂负载于吸附材料上,制备具有协同效应的吸附型光催化反应器。因此,考虑将纳米TiO2负载于强吸附材料上,制备吸附型光催化复合材料可有效解决纳米TiO2在沥青路面中负载量小和光催化效率低的问题。在众多吸附型材料中,活性炭作为一种多孔吸附材料,由于其特殊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以及较强的吸附性能,可以提高TiO2表面氧与污染物物的浓度,增大污染气体与光催化材料的接触面积。
所以,本发明以活性炭为载体,通过利用活性炭的多孔高吸附性能,以提高沥青路面中纳米TiO2的负载量,减少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同时可避免直接添加TiO2带来的分散不均匀,导致光催化效率低,从而充分利用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能,对基于沥青路面载体净化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1)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一种于利用活性炭的高吸附特性,通过吸附与降解的协同作用提高沥青路面负载的纳米TiO2对汽车尾气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和降解效果的方法,解决目前沥青路面负载的纳米TiO2光催化效率低、降解效果差的问题。
(2)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90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