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远程监控土木工程建筑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4748.5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7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熊辉霞;周凯;李如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D5/353;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郑志强 |
地址: | 473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远程 监控 土木工程 建筑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监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远程监控土木工程建筑监测系统,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仅仅依靠结构的抗力来抵抗突发事故,人为参与调控机会较少,巨大的外来力量瞬间对建筑实现致命损伤,同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基本都是十几年以上,其在长期环境作用下,结构的疲劳效应、材料老化等都会对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结构抗力下降,导致危机人们生命安全的灾难。
传统的对建筑监测时,监测人员基本是运用简单的方法进行监测,例如目测法、发射光谱法、声发射法、回弹法、渗漏试验法、脉冲回波法、射线法等,这些都是对结构进行的周期性检测。这些监测技术存在着很多缺陷,例如:整体性差,只是对结构的局部进行监测;安全性差,要人亲自操作,不能在危险的地方工作;实时性差,要进过后期处理才能知道结构的状态,不能实时的监测,效率较低;智能化程度低,先进技术综合应用程度较低,限制了人们生活的智能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无线远程监控土木工程建筑监测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线远程监控土木工程建筑监测系统,包括光纤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控制与处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输出系统和报警系统,所述光纤传感器设有若干个且浇注在土木工程建筑的钢筋结构中,所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包括光纤传感多路复用网络采集子系统和光纤传感信号解调数据传输子系统,所述数据控制与处理系统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所述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日志记录系统和存储器,所述数据输出系统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通信口和外存储器,所述报警系统包括警示灯系统、报警器系统和预设阀值监测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纤传感器包括光纤应力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光纤加速度传感器或光纤位移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纤传感器采用埋入式或贴片式与钢筋结构完全浇注兼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采用多路复用网络技术和多端双向问询构建的环形拓扑结构与光纤传感器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数据控制与处理系统采用89S51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控制与处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输出系统和报警系统之间设置无线通信节点,采用无线通信技术。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的光纤传感器具有无源性、无温漂、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定位准确、抗电磁干扰强、耐腐蚀性强、耐高温、应用灵活方便等优点,可采用分布式多路复用技术,易于组网和实现远程监测等优点。利用光纤传感器的这些特点可检测钢筋硅结构中的渗漏湿度、残留应变度、裂纹位移、粘度、压力、温度、硬度等重要物理指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线远程监控土木工程建筑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光纤传感器;2、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3、数据控制与处理系统;4、数据管理系统;5、数据输出系统;6、报警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理工学院,未经南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4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