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1275.0 | 申请日: | 2015-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3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圆;黄艳菲;韩亚涛;李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民族大学;刘圆 |
主分类号: | C07H17/07 | 分类号: | C07H17/07;C07H1/08;C07D311/30;A61K31/7048;A61K31/352;A61P39/06;A23L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酮类 化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酮类化合物。
背景技术
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Maxim.)Franch为罂粟科(Papaveraceae)绿绒蒿属(Meconopsis)植物,为传统藏药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晶珠本草》记载全缘叶绿绒蒿以花入药,用于治疗肝炎、肺炎和水肿[1-2]。现代化学成分研究对全缘叶绿绒蒿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方法分离得到了生物碱和黄酮等化合物[3-5]。而藏医药书籍记载全缘叶绿绒蒿以花入药,未发现有文献报道对全缘叶绿绒蒿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且,绿绒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多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柱层析、制备液相、Sephadex LH-20等传统分离方法进行分离[3-7],因此,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的分离制备纯化合物的方法在该属植物中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技术依据化合物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分离。不需要固体载体,可避免样品在分离过程中的不可逆吸附和分解,溶剂系统的极性可根据化合物的性质选择,选择范围广,适合各种极性的化合物,并且分析时间较短,回收率和产品纯度高,适宜放大,便于工业化生产,可有效用于分离制备天然产物[8-10]。
Zhou等[11]报道,全缘叶绿绒蒿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肝保护作用,因此本发明通过HSCCC法,首次对全缘叶绿绒蒿花70%乙醇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黄酮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如式3所示黄酮类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式3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粗提物的制备:
取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全缘叶绿绒蒿M.integrifolia(Maxim.)Franch的花,粉碎,以60~70%v/v乙醇为溶剂进行提取,收集醇提液,减压回收乙醇,依次用水——乙酸乙酯溶剂系统和水——正丁醇溶剂系统萃取,合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液,除去溶剂后,所得残渣即为粗提物;
(2)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取乙酸乙酯∶正丁醇∶水=2∶3∶5v/v/v,充分振摇,静置分层,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将固定相充满分离螺旋管,柱温30~35℃,主机正转,转速为890~920r/min,然后以2mL/min的流速泵入流动相,至两相溶剂在管柱中达到平衡状态;将步骤(1)制备的粗提物,以下相为溶剂溶解,制备样品溶液,将样品溶液进样,在254nm下监测,收集出峰时间为360~390min的目标成分,即得式3化合物。
溶剂体系的选择是高速逆流色谱分离(HSCCC)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需根据待分离物质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分配系数是HSCCC分离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筛选溶剂体系的参考依据之一,理想的分配系数为0.5~2,K值太大使谱带增宽,K值太小则峰无法分离[12-13]。本发明采用UPLC法测定溶剂体系的K值,结果见表1。
表1化合物1~4在不同溶剂系统中的K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民族大学;刘圆,未经西南民族大学;刘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12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