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自动喷洒三氧化钨功能的中和法测硫仪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31491.7 | 申请日: | 2015-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2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班书昊;庞明军;李晓艳;蒋学东;苏少航;席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5/22 | 分类号: | G01N25/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动 喷洒 氧化钨 功能 中和 法测硫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煤中含硫量的自动测量设备领域,特指一种具有自动喷洒三氧化钨功能的中和法测硫仪。
背景技术
煤中硫对炼焦、气化、燃烧都是十分有害的杂质,所以,硫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技术中,为了准确、快速地测量出可燃物质中的含硫量,一般采用定硫仪作为常用的测量设备。在各种测量设备中,均采用库伦测硫法。库伦测硫法需要用泵作为动力源,采用连续抽气、连续测量的方式进行测定。由于气体中的含硫浓度随时间而变化,故含硫量难以准确测定,同时泵寿命也因为负载不平衡而缩短。
高温燃烧中和法作为煤中全硫快速测定方法之一,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化验结果。目前已有少数国家把该法列为国家标准。目前国内的中和法大多采用手工实验方式:手工操作煤样在催化剂作用下于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硫的氧化物,并捕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形成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根据其消耗量,计算煤中全硫含量。国外也很少见全自动化的中和法测硫设备。手工操作使得操作员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人为误差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无需人工参与、具有自动喷洒三氧化钨功能的中和法测硫仪。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具有自动喷洒三氧化钨功能的中和法测硫仪,它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三氧化钨喷洒装置、燃烧炉、燃烧管、抽气泵、集气瓶、氧气瓶、导气管、一端伸入所述燃烧管内部另一端在外的镍镉推杆,所述氧气瓶与所述燃烧管之间用所述导气管相连,所述集气瓶与所述燃烧管之间用所述导气管7相连,所述燃烧管的两端各装设一密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氧化钨喷洒装置包括装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下支架、装设于所述下支架上的升降电机架、装设于所述升降电机架上的升降电机、两根相互平行装置的导向杆、平行于所述导向杆装设于所述下支架与定位板之间的双向丝杆、装设于所述双向丝杆的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装设于所述左旋螺母上的第一升降盘、装设于所述右旋螺母上的第二升降盘、装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盘上侧的多个旋转电机架、装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盘下侧的多个三氧化钨容器、装设于三氧化钨容器内的组合阀门;所述双向丝杆上同时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
所述升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双向丝杆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升降盘和所述第二升降盘上各设有两个导向孔;两根所述导向杆中部通过所述第一升降盘的导向孔、所述第二升降盘的导向孔,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下支架和所述定位板上。
所述下支架和所述定位板的中心处各设有一个轴承孔,孔内装设有轴承;所述双向丝杆装设于所述定位板与所述下支架之间;所述旋转电机架上装设有旋转电机。
所述三氧化钨容器为圆桶体,其底部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孔的直径等于三氧化钨颗粒的直径;所述组合阀门为杆和圆盘的组合体,其杆的上端与所述旋转电机相连,其圆盘部分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孔的直径等于三氧化钨颗粒的直径,盘的直径等于所述三氧化钨容器的内径;所述第二升降盘上放置有多个瓷舟;所述旋转电机的轴线与所述组合阀门的轴线、所述瓷舟的底部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所述三氧化钨容器内部装有三氧化钨粉末,所述瓷舟的内部装有实验煤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双向丝杆控制第一升降盘与第二升降盘之间的距离,通过旋转电机打开或关闭组合阀门,实现对位于第二称量盘上的瓷舟内的实验样品自动喷洒三氧化钨催化剂。由此可知,本发明结构简单、无需人工参与、喷洒效率更高、喷洒效果更好,有效保证了三氧化钨喷洒的均匀性,提高了仪器测试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自动喷洒三氧化钨功能的中和法测硫仪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三氧化钨喷洒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三氧化钨喷洒装置;2—燃烧炉;3—燃烧管;4—抽气泵;5—集气瓶;51—过氧化氢溶液;6—氧气瓶;7—导气管;71—密封头;8—镍铬推杆;9—底板;11—旋转电机;12—旋转电机架;13—第一升降盘;14—三氧化钨容器;15—组合阀门;16—第二升降盘;17—导向孔;18—升降电机架;19—联轴器;110—升降电机;111—下支架;112—轴承孔;113—轴承;114—右旋螺母;115—导向杆;116—瓷舟;117—三氧化钨粉末;118—左旋螺母;119—双向丝杠;120—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14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