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稀疏深度堆栈网络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08724.1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7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侯彪;焦李成;刘小娟;马晶晶;张向荣;马文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田文英;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稀疏 深度 堆栈 网络 极化 sar 图像 分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类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基于稀疏深度堆栈网络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分类方法。本发明可应用于雷达图像的地物分类和目标识别。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工作在微波波段的相干成像雷达,是一种主动式遥感传感器。极化SAR属于SAR的范畴,与传统的SAR相比,它可以通过控制变换雷达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极化方式大大提高对目标各种信息的获取能力,为更加深入地研究目标散射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极化SAR图像的理解与解译属于图像处理范畴,还涉及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及机器学习等众多学科。极化SAR图像分类作为极化SAR图像理解与解译的关键环节之一,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根据是否需要训练样本,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可以分为有监督和无监督两种。对于这两种方法,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是两个基本要素。极化SAR图像的分类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提取的特征,基于这个原因,很多关于极化SAR图像分类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特征提取上。到目前为止,极化SAR图像分类中用到的特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基于测量数据的简单组合和变换,另一类基于目标分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其申请的专利“基于Cloude分解和K-wishart分布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专利申请号:201210414789.6,公布号:CN102999761A)中提出了一种利用Cloude分解进行初始分类并结合K-wishart分布进行二次分类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传统的Cloude分解获取H和α两个表征极化数据的特征,然后根据H和α组成H/α平面将极化SAR图像划分为8类,并利用K-wishart分类器在初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迭代分类。该方法虽然能合理地解释分类结果的散射机理,而且不需要数据的先验知识,但是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仅利用单一的极化散射特征量,并不能完整的表征复杂目标的特性,对具有复杂目标的极化SAR图像的分类准确度低;该方法将极化SAR图像直接划分为8类,对于类别数多于8类或少于8类的数据来说缺乏灵活性。
由于单一的目标分解不能完全描述地物的散射机理,其形成的特征不足以表征实际地物。鉴于此,张祥、邓喀中、范洪冬和赵慧在其论文“基于目标分解的极化SAR图像SVM监督分类”(《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1月第30卷第1期295-298页)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目标分解方法并结合SVM的极化SAR图像有监督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极化SAR图像使用多种目标分解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分量信息,然后在极化SAR图像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将SVM应用于极化SAR图像分类。该方法虽然能充分利用极化SAR图像的散射特征,但是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该方法需要预先获取数据的各种特性和先验知识进行人工选择特征,同时,得到的特征冗余性高,导致时间复杂度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深度堆栈网络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本发明以提取极化SAR图像的深度特征,避免利用单一的极化散射特征量造成分类准确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思路是:利用稀疏深度堆栈网络对极化SAR数据进行自动特征学习,提取出其数据的深度特征,利用这些深度特征对极化SAR图像分类。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步骤如下:
(1)输入极化SAR图像:
输入一幅待分类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相干矩阵,其大小是3×3×N的矩阵,N表示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象素点的个数;
(2)选取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2a)将相干矩阵的上三角6个元素的实部和虚部作为极化SAR图像的特征,组成一个9×N大小的样本集;
(2b)从样本集中随机选取10%的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剩余90%的样本作为测试样本;
(3)构造稀疏深度堆栈网络:
将三个单层的稀疏深度网络,以上层、中层和下层的位置关系,构成稀疏深度堆栈网络,所述的上层、中层和下层网络各包括一个输入层、一个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隐含层的节点个数为100;
(4)训练稀疏深度堆栈网络:
(4a)随机生成一组服从均值为0和标准差为0.01的正态分布数据,将正态分布数据作为下层稀疏深度堆栈网络中连接输入层和隐含层的系数矩阵的初始值;
(4b)按照下式,计算下层稀疏深度堆栈网络中隐含层的输出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8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串水的不锈钢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燃油取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