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4056.1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2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仓泽侑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吴芳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排气装置,已知有在由内侧管和包围内侧管的外侧的外侧管构成的双重结构的排气管的下游侧连接有消音器的排气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11-52605公报(图9))。
如日本特开2011-52605号公报的图9所示,在构成双重结构的排气管的下游端的端部形成有外侧管的外径减小的小径部。在小径部连接有消声器(muffler,以下,称为“消音器”)的上游端。成为上游端的外周面的嵌入部卷付有带状的带部件,紧固连接部,将消音器安装于排气管。
日本特开2011-52605公报中,使用带状的带部件,将消音器安装于排气管。因此,排气装置的部件数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具备由内侧管和外侧管构成的双重管的排气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增加。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排气装置是一种连接至车辆所搭载的内燃机的排气口的排气装置,具备:
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为至少一部分具有内侧管和包围所述内侧管的外侧的外侧管的排气管,在所述外侧管的下游端具有外侧管缩小部;
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连接于所述排气管的下游侧;和
消音器连结部,所述消音器连结部在所述外侧管和所述内侧管径向离开的第一区域,在所述外侧管与所述消音器焊接,
所述外侧管缩小部的所述外侧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外侧管的外径小,
所述外侧管缩小部能够滑动地支撑所述内侧管。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排气装置为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排气装置中优选,所述排气管具有安装于所述车辆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一区域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外侧管。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排气装置为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排气装置中优选,从所述内燃机排出的燃烧气体,只通过所述内侧管。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排气装置为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到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中优选,所述排气管具有:与所述排气口连接的单管的上游侧排气管;和连接于所述上游侧排气管的下游端的双重管的下游侧排气管,所述上游侧排气管的外径和所述下游侧排气管的外径大致相同。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排气装置为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排气装置中优选,所述内侧管插入至所述上游侧排气管的内侧,所述上游侧排气管、所述内侧管和所述外侧管被一起焊接。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排气装置为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排气装置中优选,所述内侧管在插入至所述上游侧排气管的区域具有扩径部,所述扩径部和所述上游侧排气管被焊接。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排气装置为在本发明第四方面到第六方面的任一个所述的排气装置中优选,所述上游侧排气管收容有催化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具备由内侧管和外侧管构成的双重管的排气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右视图。
图2为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3-3线截面图。
图4为说明图3中将催化剂载体和盖体部件焊接于下游管部的图。
图5为说明图3中将上游管部焊接于催化剂载体和盖体部件的图。
图6为说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排气管的焊接结构的图。
图7图2的7-7线截面图。
图8为说明图7中上游侧排气管焊接于下游侧排气管的图。
图9为图2的9-9线截面图。
图10为图2的10部分(部位)放大图。
图11为图2的11-11线截面图。
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排气管的截面图。
图13为第三实施例的排气管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7 内燃机
35 上游侧排气管
36 下游侧排气管
40 排气装置
41 排气口
47 排气管
49 消音器
51 支撑部件
52 排气路径
53 催化剂
71 内侧管
72 外侧管
73 放大部
74 外侧管缩小部
78 消音器连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在图中以及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各自表示从搭乘在摩托车上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4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