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货混运用钢轨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439611.0 申请日: 2015-07-23
公开(公告)号: CN104988405B 公开(公告)日: 2017-03-08
发明(设计)人: 邓勇;郭华;贾济海;韩振宇;王春建;汪渊;袁俊 申请(专利权)人: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1B5/02 分类号: E01B5/02
代理公司: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代理人: 严政,李婉婉
地址: 617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客货 运用 钢轨 及其 生产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货混运用钢轨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2013年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了9.8万公里,而除了1万多公里的高速客运铁路、专用货运通道外,约8万公里里程的客货混运铁路在我国的客运运输和货运运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客货混运铁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同时开通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客运列车通常速度快、轴重轻,通常对钢轨的磨损较少,接触疲劳性能要求较高;而货运列车通常速度慢,轴重大,钢轨伤损主要以磨耗为主。因此,在客货混运线路的早期使用过程中,列车通过车辆数较多,但是实际通过的运量相对较低,在钢轨的轨距角处易出现接触疲劳伤损。

在近些年,国内的钢轨研究工作者针对客货混运铁路的独特性,从钢轨品种方面来提高钢轨的抗接触疲劳性能和抗磨耗性能。例如邓建辉、梅东生、徐权等公开专利CN 101148736A“钢轨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了冶金领域中一种抗接触疲劳伤损性能好的钢轨及该钢轨的生产方法,其钢轨的化学成分为C=0.61%~0.73%,Si=0.20%~0.50%,Mn=0.80%~1.30%以及平衡量的Fe和其他微量元素,其抗拉强度Rm≥1080MPa,断裂韧性KIC≥45MPa·m1/2。该钢轨在实际使用时表现出良好的抗接触疲劳性能和综合使用效果。该发明钢轨的生产方法,包括对轧制成型后的钢轨实施在线热处理,其中同时对钢轨的轨头、轨腰、轨底进行淬火冷却。通过同时对钢轨的轨头、轨腰、轨底进行淬火冷却,使钢轨达到抗拉强度Rm≥1080MPa,断裂韧性KIC≥45MPa·m1/2。该专利通过对钢轨进行强制冷却,提高钢轨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提高钢轨的耐磨耗性能和耐接触疲劳性能。

在客货混运线路的钢轨的早期使用阶段,由于其轨距角强度和硬度较高,耐磨耗性能好,反而容易出现接触疲劳伤损,然而现有技术均没有对钢轨早期的耐接触疲劳性能给予特别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客货混运铁路在使用早期容易出现接触疲劳劳损的现状,提供一种客货混运用钢轨及其生产方法,该客货混运用钢轨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和高抗接触疲劳性能,尤其在使用前期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和抗接触疲劳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货混运用钢轨,该客货混运用钢轨的轨距角由球状珠光体组织构成,所述轨距角的厚度为3-5mm,硬度为311-350HB,延伸率为12.5-16%。

本发明还提供了生产本发明的客货混运用钢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终轧后的钢轨进行快速冷却,然后对轨距角部位进行快速加热和保温;快速冷却的条件包括:开冷温度为800-880℃,冷却速度为2-6℃/s,终冷温度为430-470℃;快速加热和保温的条件包括:以3.0-4.0℃/s的升温速度将轨距角温度升高至700-800℃并保温2-4min。

本发明另外提供了本发明生产客货混运用钢轨的方法生产得到的客货混运用钢轨。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球状珠光体组织由于其较好的塑形性能和稍低的耐磨耗性能非常适合用作轨距角的金相组织,这样的轨距角由于具有更好的塑形性能,能被快速磨掉,形成良好的轮轨接触关系,使钢轨在使用前期具有良好的耐磨耗性能和抗接触疲劳性能。本发明的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为了得到球状珠光体组织的轨距角,可以在钢轨的生产后期进行特殊的热处理,例如先快速冷却,然后对轨距角部位进行快速加热和保温,能够使轨距角处生成球状珠光体组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钢轨兼具优异的强度、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客货混运用钢轨的轨距角的区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客货混运用钢轨的轨距角的球状珠光体组织的扫描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客货混运用钢轨的轨头基体的硬度测试的测试点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客货混运用钢轨的轨距角的硬度测试的测试点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客货混运用钢轨的快速加热过程的加热区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轨距角的区域        A1 轨头基体硬度的测试位置

B1 轨距角硬度的测试位置  C1 轨距角硬度的测试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96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