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静电地毯以及防静电地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1469.0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1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贾海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弘远静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7/02 | 分类号: | A47G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地毯 以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用百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防静电地毯以及一种防静电地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地毯,是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地毯是用棉、毛、丝、麻、椰棕或化学纤维等原料加工而成的地面覆盖物,由于地毯是由纤维编织而成,这些纤维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纤维上的静电对粉尘具有吸附作用,非常容易使得粉尘堆积在地毯上,造成地毯不易清理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一种防静电地毯,能够对电荷进行疏导分散至地表,
包括依次罗列设置的:
表面层,所述表面层包括有防静电毯面以及无纺布,所述防静电毯面由聚己二酸己二胺纤维以及导电纤维构成,所述防静电毯面通过编织工艺与所述无纺布结合成为具有导电性能的柔性表面层;
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双层结构,所述中间层包括有上弹性层和下弹性层,所述上弹性层由可导电的沥青构成,所述下弹性层为PU导电海绵,所述上弹性层以及所述下弹性层平铺后层叠结合;
下底层,所述下底层包括有无纺布以及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纤维通过编织工艺与所述无纺布结合形成柔性的下底层。
一种防静电地毯的制备方法,设置无纺布作为编织基层,在编织基层上同时编织聚己二酸己二胺纤维以及导电纤维后作为表面层,在编织基层上仅编织一层导电纤维后作为下底层;
设置可导电的沥青作为上弹性层,设置PU导电海绵作为下弹性层,将所述上弹性层以及所述下弹性层层叠设置作为中间层;
在所述中间层的上表面设置所述表面层,在所述中间层的下表面设置所述下底层。
优选地,所述聚己二酸己二胺纤维以及所述导电纤维的质量之和占所述表面层总质量的6-10%。
优选地,所述上弹性层的制作工艺为:
在熔融状态下的沥青溶液中加入碳氢化合物,将混合有所述碳氢化合物的熔融沥青利用模具成型为片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PU导电海绵的制作工艺为:制备A组分,将聚醚多元醇、水、胺催化剂、硅油混合并搅拌;制备B组分,将甲苯二异氰酸酯、阻烧剂、有机锡混合搅拌;将A、B两组分混合高速搅拌并倒入成形箱中,熟化后裁割成型;
在制备A组分和/或制备B组分过程中加入导电碳黑。
优选地,所述聚己二酸己二胺纤维与所述导电纤维相互垂直编织成为网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弹性层与所述下弹性层通过背胶粘合连接;
所述表面层与所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与所述下底层均通过背胶粘合连接。
(二)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防静电地毯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造,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该防静电地毯的上侧面采用聚己二酸己二胺纤维以及导电纤维编织成为防静电毯面,不仅提高了防静电地毯的耐磨性能,同时,从抗静电以及疏导静电两方面解决了静电电荷堆积与防静电地毯上的问题,从而使得本发明提供的防静电地毯不仅不易吸附灰尘,还使得本发明易于清理。
本发明提供的防静电地毯的制备方法,以无纺布作为基层,在无纺布上编织导电纤维,同时,中间层采用可导电材料即导电沥青以及导电海绵制成,使得整个地毯均可导电,从而使其制备的防静电地毯不仅不易吸附灰尘,还使其易于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静电地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静电地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无纺布1、聚己二酸己二胺纤维2、导电纤维3、上弹性层4、下弹性层5、下底层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弘远静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电弘远静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1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