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0095.0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7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邱雪鹏;赵勇;董志鑫;代学民;刘芳芳;李国民;高连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F6/78 | 分类号: | D01F6/78;D01F6/74;C08G7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二酐化合物与二胺化合物进行聚合,得到聚酰胺酸纺丝溶液;所述二酐化合物和/或二胺化合物包含磷元素;所述二酐化合物至少包括以下式(I‑1)~式(I‑9)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将所述聚酰胺酸纺丝溶液进行纺丝,得到聚酰胺酸纤维;将聚酰胺酸纤维进行酰亚胺化处理,得到聚酰亚胺纤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聚酰亚胺纤维中引入磷元素,当材料暴露在空间原子氧(AO)环境时,材料本身会形成钝化层,从而阻挡AO对材料的进一步作用,并且这是一种自修复的过程,使得材料更加智能化,同时,本发明在结构中引入三苯二醚二酐单体,使得制备的聚酰亚胺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或纤维织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是指直接用聚酰亚胺溶液进行纺丝,再经过热牵伸得到聚酰亚胺纤维。通过一步法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工艺流程短,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纺制纤维要求聚酰亚胺聚合物体系必须可溶,更重要的是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毒性一般较高。公开号为CN1232686C的中国专利、专利号为US4370290与US5378420的美国专利均公开了上述方法。
两步法是指采用聚酰胺酸溶液纺丝,再经过酰亚胺化工艺得到聚酰亚胺纤维。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多了热亚胺化的步骤,但是可以解决绝大多数聚酰亚胺化合物不溶的缺点,且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溶剂无毒可连续化生产,成本低廉,适合所有聚酰亚胺纤维的纺制。专利号为JP03287815、JP04018115的日本专利,公开号为CN101338462B、CN102191581B、CN101338462B、CN1232686C、CN101984157B、CN102041576、CN102041577B、CN103255491A、CN103696033的中国专利均公开了这种方法。
与其他有机纤维相比,聚酰亚胺纤维具有高热稳定性、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辐照性能、重量轻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在空间环境中应用广泛,可用于制作空间飞行器用绳索、空间飞行器囊体材料和防护服装等。目前,聚酰亚胺纤维在空间应用中主要面对的问题是空间原子氧(Atomic Oxygen,AO)对材料的侵蚀效应。
AO占据近地轨道(200~500km)大气环境的绝大部分,自身的强氧化性以及与材料碰撞的动能足以使绝大多数化学键断裂,使材料表面变粗糙,进而改变材料表面的吸光和反光性能。美国宇航局做了长期暴露实验证实AO是低地球轨道威胁空间材料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最主要的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0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